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東天山尖甲坡墓群初揭神秘面紗 確定是戰國至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群

2023年09月17日10:4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尖甲坡墓群位於哈密市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族鄉乃楞格爾草原,於2007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從2017年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對該墓群進行了多次調查與測繪,初步掌握了遺跡種類、數量、分布情況。綜合墓葬形制、遺物特征以及測年數據,推測該墓群年代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

2022年,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考古學家對尖甲坡墓群進行第一次發掘,確定這個墓群是目前在新疆東天山地區發現的戰國至西漢時期規模最大、布局最為清晰、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貴族墓葬群。

今年5月以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習通源領銜的考古隊,對尖甲坡墓群進行了第二次發掘和整理、研究,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初步揭開了尖甲坡墓群的神秘面紗。

陶器少弓箭多,武士身高一米八

9月,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族鄉進入深秋。考古隊員們不顧寒涼,每天一大早就趕到尖甲坡墓群考古發掘現場,用手鏟、毛刷等工具進行發掘。

“我們去年進行了第一次發掘。這個大墓的體量比較大,我們為確定它的年代,首先對大墓的陪葬墓和殉牲坑進行了發掘,去年一共發掘了4座墓葬,還有4座殉牲坑,出土了一批比較重要的文物。”習通源說,今年計劃把剩余的4座陪葬墓發掘完畢,對去年揭了表土但還未發掘的兩座殉牲坑進行發掘,同時對大墓主體封堆進行揭取,使大墓能夠完整顯露出來。

經考古隊清理研究,尖甲坡墓群的各類遺跡分布在總面積約1.35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其中主墓封堆直徑達54米,加上外圍的環壕、環形石帶,總直徑接近100米。封堆東部地表現存長有1.5千米、總計約500塊立石,並有殉牲坑20余座、陪葬墓8座。目前已出土文物包括金器、銅器、鐵器、骨器、木器和陶器等6類200余件。

“2022年我們發掘的4座陪葬墓具有明顯的草原游牧特征。尤其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陶器比較少,我們一共隻發現了兩件陶器。這些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以各種兵器為主。仔細觀察和對照研究,我們發現每一座墓裡陪葬的都是弓和箭組合。4座陪葬墓一共發掘出三具人骨,均為男性,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身上有各種各樣骨折和骨折愈合的痕跡,我們推斷他們可能是隸屬大墓主人的武士。”習通源說。

曾經發現楚國漆片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考古學家對尖甲坡墓群的調查研究和發掘結果表明,尖甲坡墓群遺址主要包括泥炭紀、戰國晚期、南北朝至隋唐以及遼金時期等四個階段的遺存。墓葬所體現的文化特征及出土隨葬品,與巴裡坤泉兒溝墓地、吐魯番交河故城一號台地墓地、伊吾縣沙梁子墓地等遺址具有較高的相似性,是探尋我國西北地區月氏文化、車師文化、匈奴文化及文獻記載的山北諸國的重要遺存。尖甲坡墓群遺址為進一步研究新疆東天山北麓早期鐵器時代游牧文化的面貌、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中原的文獻對於西域三十六國的記載主要開始於西漢中晚期,對於西域三十六國的形成過程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發掘研究尖甲坡墓群,對於我們了解西域三十六國的形成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尖甲坡墓群所在的位置看,這個地方是古絲綢之路的關鍵交通節點。墓群出土的文物、平面形制布局等,都與中原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以前在這一帶也發現過與尖甲坡墓群同一時期、同一時代文化的墓葬,並從中出土了來自楚國的漆器的漆片、漆皮。這表明這些墓群和當時這裡的人們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系。”習通源說。

西北大學計劃對尖甲坡墓群進行4年至5年的發掘,目標是完成整個墓群的大墓、陪葬墓、殉牲坑以及各類祭祀堆的發掘工作。

“我們在距離大墓東南方向30公裡的地方,還發現了當時墓主人生活的闊拉遺址。我們期望通過尖甲坡墓群、闊拉遺址的發掘,厘清西域三十六國早期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在古絲綢之路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習通源說。

各地專家高度關注

9月8日,伊吾縣組織開展尖甲坡墓群考古發掘項目現場專家論証咨詢會,邀請中國考古學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河南省考古學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院校的20多名考古、文保、規劃專家與會。專家們通過現場考察和論証咨詢會的形式,就尖甲坡墓群的學術意義和價值進行研討和論証,對下一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等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專家們表示,經過兩年的持續性發掘,尖甲坡墓群考古發掘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明確了墓群的平面布局和遺跡種類,確認了墓葬的年代,為研究新疆東天山地區早期鐵器時代游牧文化、進一步探尋我國西北地區月氏文化、車師文化、匈奴文化的歷史面貌提供了新的資料,填補了東天山地區考古學研究的多項空白﹔揭示了該地區游牧貴族獨特的喪葬制度、文化面貌及其與中原文化的聯系,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揭示了東天山地區戰國至西漢多元一體文明的形成過程,研究和闡釋了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歷史過程。做好尖甲坡墓群遺址的發掘研究和保護利用,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升伊吾縣、哈密市歷史文化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魏永貴 通訊員 劉亞輝)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