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沖刺國家公園創建 新疆穩步向前

2023年08月14日09:2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新疆奇台硅化木國家沙漠公園裡的硅化木(資料圖片)。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2022年4月,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新疆申請創建卡拉麥裡國家公園、昆侖山國家公園獲得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批復。一年多來,新疆國家公園創建取得哪些新進展?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加速跑,首批國家公園創建進入沖刺

茫茫荒漠,普氏野馬、蒙古野驢在自由奔跑﹔昆侖山下,野牦牛、藏羚羊在高原繁衍生息。

作為新疆首批創建的兩個國家公園,隨著創建工作的展開,卡拉麥裡國家公園、昆侖山國家公園的面紗被緩緩揭開。

一個地處准噶爾盆地,集合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奇台硅化木國家沙漠公園,是我國溫帶干旱小喬木荒漠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一個橫跨雪域高原,由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中昆侖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組成,是高原荒漠、高寒草原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圍繞兩個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如何保護,自然景觀、自然遺跡價值如何更好挖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協調發展等,新疆國家公園創建在不斷探索中推進。

“創建一年多來,圍繞8個方面22項任務,全力推進國家公園創建。”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創建辦公室副主任李基才說,在各方不懈努力下,新疆隻用了6個多月,就高質量完成了國家公園的創建任務。目前,卡拉麥裡國家公園正待國務院批准設立,昆侖山國家公園進入創建評估環節,新疆國家公園創建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在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新疆爭創與建設並重。目前,新疆已完成國家公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自然景觀及植物、餐飲文化等核心價值挖掘展示﹔完成國家公園信息化、重載雲台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紅外相機、無人機和衛星通信等新技術巡視監測運用,實時監測野生動植物和調度巡護管理等工作。

2023年,新疆結合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持續做好管護站和巡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紅外相機、無人機、項圈追蹤器和衛星通信等新技術運用,進一步補齊短板弱項。

聚合力,國家公園創建保護一體推進

新疆幅員遼闊,擁有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在新疆建設國家公園,對夯實國土生態安全基石,構筑絲綢之路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及長遠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國家公園創建各項任務,與國家大力支持、自治區高位推動、各方凝聚合力密不可分。”李基才說。

在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多次安排部署國家公園創建相關工作,專門成立新疆國家公園創建專項工作組,為加快國家公園創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家公園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體制機制、要素保障、政策協同、跨區域管理等層面都有較高要求。對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支持新疆國家公園創建寫入“十四五”援疆協議,選派有豐富經驗的4名業務骨干來疆挂職。在國家技術力量的支持下,新疆用最短時間高質量完成了《卡拉麥裡國家公園調研報告》,完善了國家公園設立前期分區論証報告、機構設置方案、科考報告、感知創建方案等。

國家公園面積很大,很多地方是無人區,一旦納入國家公園就意味著要加強保護。而傳統的“人看人守”模式已行不通,必須要建立現代化的監測系統,新疆在這方面技術力量薄弱。

為支持新疆國家公園創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抽調技術人員幫助新疆建設感知系統平台和國家公園網站,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國家公園監測體系。目前,卡拉麥裡國家公園已經實現了“天空地”一體化遠程監控。

今年5月,記者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採訪,目睹了由衛星、無人機、遠程視頻監控、無線網絡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編織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在現代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傳統的人工巡護被改變,人、車、野生動植物等各項要素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形成了立體感知、管理協同高效、服務內外一體的能力。有了這項能力,國家公園最嚴格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新疆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與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反復論証國家公園范圍和分區,配合規劃部門收集資料,編制創建材料,全力推進新疆國家公園創建。

謀布局,新疆選出5個國家公園候選區

記者了解到,我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在空間布局上,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共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其中新疆共布局了5個國家公園候選區。除已獲得創建申請批復的卡拉麥裡國家公園和昆侖山國家公園外,另外三個分別為天山、阿爾泰山和塔裡木候選區域。天山作為大型山地生態系統,擁有獨特的山地景觀。阿爾泰山是典型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擁有獨特的森林、草原、湖泊。塔裡木則是獨特的天然胡楊林自然景觀帶,擁有典型的沙漠、濕地、森林和內流河復合生態系統。目前,這三個候選區相關科研工作已陸續展開。

“卡拉麥裡國家公園和昆侖山國家公園的創建,將為今后新疆其他國家公園創建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創建體制機制,提升創建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李基才說。

根據2020年出台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貫徹落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新疆將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新疆將按照國家制定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劃定標准,對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進行梳理,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調整和歸類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大類,逐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新疆將陸續誕生多個國家公園。作為國家名片,向世界展現新疆的獨特魅力。

■記者手記

科技賦能,為國家公園“添彩”

想知道領頭的普氏野馬跑到哪了,打開電子地圖,方位坐標一清二楚﹔應對突發情況,無人值守無人機自動巡航,隨時將前方畫面傳回指揮中心﹔地面巡護員不再擔心深入無人區會迷路,隨身攜帶的設備可建立與衛星的聯系……

這是不久前,記者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採訪時,感受到的科技力量為保護區管理帶來的變化。

隨著國家公園創建的不斷深入,現代科技力量在國家公園建設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衛星、無人機、高空雲台、紅外相機、無線通信等現代科技應用讓傳統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科學管理轉變,管理者的生態感知能力越來越強,為實現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能力提供了支撐。

新疆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打造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向我們展示了智慧國家公園建設的一個側面,這個側面聚焦保護,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傳統管理中的人、車、野生動植物等要素實現數字化管理,進而提升生態感知能力,將最嚴格保護落到實處。

除了最嚴格保護外,國家公園還兼具科研、科普宣教、游憩等綜合功能,這些領域同樣是科技應用的廣闊舞台。比如,通過社交媒體、智能導覽建設,可以為游客提供信息發布、公園介紹、交通線路規劃、旅游導覽、餐飲住宿等多種服務。通過對游客、車輛大數據分析,可以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游覽時間。應用VR技術,游客佩戴VR眼鏡就能身臨其境感受國家公園的自然風貌、地質遺跡、野生動植物資源,這樣既可以不干擾野生動植物,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達到更好的宣傳科普效果。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為寶貴、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區域,全面展示好國家公園,需要不斷通過科技力量為國家公園賦能,為國家公園“添彩”,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國家公園全民共有共享理念,將國家名片展示給全世界。

一座國家公園,既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自然的“聚寶盆”。通過科技賦能,國家公園一定會綻放出最美麗的風採。(曹華)

(責編:李龍、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