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全國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公布 新疆12通(方)文物入選

2023年08月10日12:5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新疆12通(方)文物入選。

此次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名錄》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戰國至清代,文字種類包含漢、藏、蒙、滿、維吾爾等20種,全國各省區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單位。

新疆入選的12通(方)文物分別產生於東漢、南北朝、唐代和清代。其中,東漢4通(方),分別為《劉平國刻石》《煥彩溝石刻》《東漢裴岑紀功碑》《漢任尚碑》﹔南北朝1通(方),為《北涼且渠封戴墓表》﹔唐代5通(方),分別為《唐姜行本紀功碑》《唐張禮臣墓志蓋》《唐張禮臣墓志》《唐張雄夫人永安太郡麴氏墓志》《唐石刻“華吉祥”佛》﹔清代2通(方),為《清額敏和卓造寺石碑》和《平定准噶爾勒銘碑》。

“我國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獨特的歷史文化載體。”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以《劉平國刻石》為例,這方東漢刻石位於拜城縣黑英山鄉玉開都維村以北,博孜克日克溝口西側崖體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公元158年),記載了東漢時龜茲左將軍劉平國在天山南北通道要塞鑿關建城的史實,是漢中央政府治理新疆地區、保障新疆地區安全的歷史見証。《劉平國刻石》字體寬博厚重,是漢隸刻石中的上乘之作,2019年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錄》中的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種石材上雕刻銘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古代物質遺存。據了解,此次遴選是以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所具有的價值為主要依據,兼顧古代碑刻石刻文物在類型、內容、形制上的代表性和稀缺性,以及文物本體保存現狀。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疆大地上的古代碑刻石刻記錄了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維度、豐富的歷史信息。將在做好保護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研究利用,讓碑刻石刻中承載的歷史文化“活起來”,成為各族群眾的精神滋養。(張海峰)

(責編:李龍、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