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法治力量 守護碧水清波——《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解讀

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施行1個多月來,其主要內容和亮點、有關部門如何貫徹落實等深受公眾關注。
7月13日,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推進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部門負責人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填補立法空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國先后修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阿依夏木·玉努斯表示,為更好落實國家水污染防治的新任務新要求,保護和改善新疆水生態環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出台《辦法》十分必要。
今年3月29日,《辦法》經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於6月1日起施行,共7章42條,包括總則、規劃和監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飲用水水源和冰川保護、水污染應急處置、法律責任、附則。
《辦法》重點針對水污染防治規劃及實施方案、限期達標規劃等方面內容,對上位法進行了細化﹔從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工業污水處理、城鎮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對水污染防治措施進行細化,並明確了各項措施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圍繞水源區和冰川保護區的禁止行為等作了具體規定﹔圍繞責任主體制定應急預案、應急處置、糾紛處理等也作出相應規定。
阿依夏木介紹,《辦法》充分銜接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自治區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文件,整合自治區多部單項立法,並結合新疆水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目標,以保障水生態安全為主要任務,以解決影響群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的突出問題為著力點細化有關規定,填補了自治區水污染防治綜合立法的空白。
對冰川保護作出規定
冰川是具有經濟文化價值的特殊水體,也是新疆極為重要的水源。新疆冰川及常年積雪共222.42萬公頃,佔全疆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41.9%。
“通過立法加強對冰川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周勤說,《辦法》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冰川,劃定保護區域﹔在冰川保護區內,不得實施污染行為。
周勤介紹,此前,新疆有立法權的自治州已對冰川保護專門作出過相關規定,2016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制定《吉木乃縣薩吾爾山冰川水資源保護區域管理條例》,並於2018年進行修訂。《辦法》則首次在自治區地方立法中對冰川保護作出原則規定。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已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冰川保護條例》列入5年立法規劃,擬全方位對冰川保護作出規定。
圍繞保障基本生態用水,《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門、流域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在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水資源時,應當統籌兼顧,維持河流的合理水量(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保障基本生態用水,維護水體的生態功能。
《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編制重點河流基本生態水量(流量)和重點湖泊最低生態水位目標保障方案,確定最低生態水位,並組織實施。
共同推動落地落實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自治區和兵團有關部門負責人一致表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扛起責任、主動作為,共同推動《辦法》各項措施制度落地落實,用好法治力量,守護碧水清波。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田豐表示,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准、統一要求、統一推進(即“五統一”)要求,聯合兵團生態環境保護機構聚焦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提升再生水循環利用率,強化流域綜合治理,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措施,提升水環境保護法治化水平。
兵團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為表示,要從落實兵團各級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持續加強兵地生態環境應急聯動、堅持兵地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持續開展兵地聯合執法、推進兵地水污染治理設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共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進形成“一盤棋”和“五統一”的兵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共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阿依夏木表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對《辦法》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嚴格依法履職、依法監管、依法治理。適時組織人大代表對《辦法》的實施情況開展跟蹤視察和專題調研,重點督辦人大代表關於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意見建議,回應群眾關切和呼聲,增進百姓環境福祉,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王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