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為兵團精神注入新內涵——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向高質量發展闊步邁進

2023年07月12日11:0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今年,石河子市小麥喜獲豐收(攝於6月20日)。楊子江攝

7月1日,石河子市將軍山遼疆生態公園內,百花綻放、游人如織(無人機攝)。薛瑋攝

位於石河子開發區北工業園區內的多式聯運國際綜合物流港(6月25日攝)。許亞夫攝

兵團第八師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2022年,該師棉花種植面積349萬畝,皮棉總產60萬噸,居兵團前列(2022年10月9日攝)。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供圖

戈壁明珠,盛夏七月,天山雪水滋養的這片熱土,草木葳蕤,生機盎然。

今年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以下簡稱石河子)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爭當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火車頭”目標要求和“兵團精神傳承地、兵團實力展示地”目標定位,正一步一個腳印把藍圖變為更加美好的現實。

讓兵團精神綻放時代之光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紀念日。當天,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門前,參觀者排起了長龍。人們紛紛選擇在這個特殊時間,走進全國唯一一座以新疆兵團屯墾戍邊歷史為陳列內容的國家二級博物館,觸摸兵團記憶,感悟兵團精神。

這座在戈壁荒灘上建起的兵團第一座城市,承載了軍墾前輩巨大的心血和艱辛。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5月28日,在周恩來總理紀念館,來自石河子總場第一中學的200多名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深情朗誦《年輕的城》,向兵團精神致敬。

這場景來源於石河子“誦讀工程”啟動儀式現場。當天,石河子分別在四個會場同步開展誦讀活動,展示“中國詩歌之城”文化底蘊,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石河子優化提升軍墾博物館、周恩來總理紀念碑(館)等教育基地功能,發揮文藝作品、典型示范的育人化人作用,打造軍墾文化研學旅游地,創立軍墾文化品牌,為兵團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兵團精神猶如明燈,引領著一代代石河子人用青春和汗水、堅守和奉獻譜寫著一曲曲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時代壯歌。

讓發展質量更高速度更快

7月2日,當絢麗的朝陽躍上地平線時,石河子各個產業項目工地也開啟了忙碌的一天。

今年,總投資740億元,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文旅會展、商貿物流、節能環保、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領域的120個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為石河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石河子堅持項目為王,打通項目審批堵點難點,形成了推動產業集聚、人才匯聚的強大合力。如今,石河子已發展為天山北坡經濟帶重要城市,經濟總量佔兵團的四分之一。

優質棉生產基地地位不斷鞏固,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面積、產量持續增加,畜牧業“千百萬億工程”穩步推進,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產品總產值之比達2.05:1。石河子滴灌技術使用比例佔灌溉總面積的99%,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6.5%。以“軍墾1949”“143·9”等農業品牌矩陣建設為引領,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以探索“雙碳”目標下實現能源和產業“雙線”綠色轉型升級新模式為抓手,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形成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促進能源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生產線節能改造,培育低碳轉型發展新引擎,成功創建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7家企業(生產線)能效指標達到國家標杆水平﹔推進優勢產業聚合發展,做優做強以碳基、硅基、鋁基為主體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益和整體競爭力,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以南部“雙港”現代綜合物流產業園和北部天業物流港的生產服務型物流基地建設為抓手,全力支持中新建物流集團做強做優做大,同時規劃啟動機場改擴建,加快瑪石鐵路建設投運等,推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耦合共生、協同發展。牢牢抓住文旅需求爆發式增長有利時機,積極豐富文旅產品供給,精心策劃文旅節慶活動,做實做細服務保障,文旅消費復蘇勢頭強勁。

讓兵地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盛夏時分,漫步瑪納斯河兩岸,宛若在綠色長廊中穿行,一幅人在畫中游、路自景中過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石河子破除“畫地為牢、隔線而治”的思維方式,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在“烏昌石”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在“石瑪沙”城市圈中發揮區域性中心作用,兵地之間優勢互補、共享共擔、合作共贏,邁向高效、高質量融合之路。

與瑪納斯縣共同謀劃的瑪河流域1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已納入國家“十四五”儲備項目庫﹔與沙灣市共同謀劃光伏綠電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和巴音溝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石瑪兩地企業出資成立公司,修建途經兩地工業園、物流園的鐵路專用線等。

與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區109所學校形成聯合教育模式,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選派38名干部到瑪納斯縣教育局任職任教,並舉辦教育交流活動802次,參與教師21840人次﹔啟動兵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設,轉化優良成果7項,建設示范基地3個。

融入自治區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聯合成立“烏昌吐石克”文旅融合協同發展聯盟﹔與相鄰地州縣舉辦文化館聯盟交流展演、汽車越野旅游體驗展示、大眾滑雪比賽、兵地少兒藝術展演、風箏文化節等活動。

與此同時,“石瑪沙”城市圈空間結構、行政效能、功能布局更趨完善。交通路網、醫療衛生、干部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日益加強,人民福祉不斷提升,發展成果更加普惠。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每當晨光熹微,在兵團第八師143團花園鎮廣場,各族群眾翩翩起舞,踏著音樂的節拍,忘情地陶醉在歌舞之中,與廣場上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14個大字交相輝映。

始建於1950年的143團,是兵團第八師的一個多民族聚居團場,先后被評為兵團、師市民族團結創建示范團場。

放眼石河子,143團民族團結工作只是其中一幀生動畫面。石河子把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全方位謀劃、深層次推動。

成功創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共有88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243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國家、自治區、兵團表彰……團結進步的果實格外甜蜜,每項榮譽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唱響時代贊歌,凝聚向上力量。

讓綠色成為最動人的底色

樹掩半城綠,草映百花芳。這個夏天,石河子又被一片綠色籠罩了。在這惠風和暢,繁花似錦,人景益彰的畫卷中,人和樹默默相視,花和草暗暗相融,幸福在這一刻綻放。

7月,將軍山上,今年開春栽下的一棵棵小樹,在陽光的撫摸下昂然挺立,拔節生長。為建設這片綠,石河子人展開了長達40年的接力,始終堅持綠地規劃與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與水系道路系統、綠化生態與商業開發、綠化景觀與軍墾風貌、綠化色彩與樹種多樣性相統籌的原則,造林3.5萬畝、栽植樹木597萬株,一個綠化、美化、彩化珠璧交輝的綠網體系已建成並持續發揮生態功能,成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為延展這片綠,石河子在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加強項目能源管理、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同時,全力打造“城在園中、園在城中,攬山入懷、納水入城”的現代田園城市。

如今的石河子,已成為中外馳名的綠色之城,城市綠化覆蓋率43.61%、綠地率42.42%、人均公園面積15.16平方米、城市林蔭路覆蓋率91.10%,先后獲評聯合國“改善人類居住環境良好范例城市”迪拜獎及“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被譽為“戈壁明珠”。

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坐標上,石河子70萬各族兒女滿懷榮光與夢想,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葉紅 胥榮芳)

(責編:李龍、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