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和田地委書記劉琛:錨定目標勇擔當 砥礪奮進開新局

2023年06月22日09:5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錨定新疆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戰略定位,擘畫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藍圖,謀劃之深、考量之全、指導性之強、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為我們斗志昂揚向前進、砥礪奮進開新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充沛動能、強大后勁。

全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做活“棋眼”事關新疆工作全局。和田地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時代機遇,搶抓政治、政策、人文、自然條件、資源稟賦、開放優勢,在“三創建、兩融入、一鞏固”上下功夫,著力破解高質量發展瓶頸制約,切實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關系,奮力推動和田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立足發展和穩定,創建社會和諧穩定的屏障區、兵團向南發展的融合區、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區,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基礎。和田地處新疆“南大門”,戰略地位重要,推動社會持續和諧穩定、促進兵地深度融合發展、凝聚共建美好家園的認同基礎,關系全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創建社會和諧穩定的屏障區。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推進法治和田、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實現邊疆穩定、邊地繁榮、邊民富裕,建成全疆戰略安全的屏障區。創建兵團向南發展的融合區。積極探索南疆兵地融合新模式,深入推進兵地經濟、文化、社會立體式、全方位融合,促進兵地各族群眾一起生產、一起生活。謀劃設計一批好措施,安排實施一批好產業,推動落地一批好項目,促進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走在融合前列、打造南疆典范。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區。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作,持續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鑄牢中國心、中華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頭腦,融入節日紀念、鄉風民俗、禮儀規范、服飾藝術等各領域。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實施文化精品戰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穩步推進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宗教事務治理能力。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凝聚同心同向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二、立足區域經濟和空間布局,積極融入全疆產業集群、南疆環塔裡木經濟帶,有效拓展高質量發展的潛力空間。圍繞和田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著眼區域空間、產業布局、自身定位,著力釋放優質資源潛力,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聯動發展的格局。

融入全疆產業集群。立足“八大產業集群”上下游形態,依托區域整體產業布局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建設東聯西出、南北通達的經濟循環區域性綜合樞紐,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立足豐富的礦產、果蔬畜牧、紡織服裝、勞動力資源,建設輻射西昆侖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優質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田—昆玉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基地,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基地。立足自治區實施重大戰略的政策機遇,圍繞“一礦”“一水”及人力資源,圍繞以鋰、鉛鋅礦勘探開發為主的綠色礦業、以統籌做好節水蓄水調水工作為依托的新增機動用水用地、以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載體的人力資源培育三個方面“再造和田”,集聚后發趕超的高質量發展勢能。

融入南疆環塔裡木經濟帶。立足南疆地域特征,著眼和田稟賦條件和比較優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一體兩翼”城鎮空間布局,錯位發展特色林果、優質畜禽、綠色果蔬、有色金屬、新型能源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加快建設宜商宜業宜居的城市群,打造以和田市為中心,和墨洛“四縣同城”經濟核心區,形成優勢互補、產業分組、交通聯網、管網互通、服務共享的城市共同體。推動以於田縣為中心城市,策勒縣、民豐縣為東翼協調發展,皮山縣為西翼的經濟支撐點,與對口援疆省市有效銜接、同頻共振、協同發力。圍繞臨空、臨鐵、臨路、臨工業園區,加快特色小城鎮建設,為城市群注入新鮮活力。鼓勵、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城鎮建設和經營城市基礎設施,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形象,打造以南疆城市群為切入點、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撐的和田節點。

三、立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高質量發展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落實好黨中央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部署要求,全力做好“三農”工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及改造提升。統籌謀劃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提高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水平,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優化種植模式,推動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品牌化發展、市場化經營、一體化產銷。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好綠色有機品牌文章。推進優質飼草料基地、標准化養殖基地、畜禽種業基地建設,推動農業主導產業壯規提質。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提檔升級,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經營主體向園區集中,延長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完善聯農帶農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機制,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好區內協作、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資源力量,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發展產業、擴大就業聚力。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完善農業經營體系,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和田地區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為契機,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中,增強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嶄新姿態、奮進狀態,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展現更大作為,在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安排部署上取得更大成效,在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上作出更大貢獻,在和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邁出更大步伐。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