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啟動“強引擎”下好先手棋?
——兵團八師石河子經開區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實踐

天山北麓,萬物勃發。兵團八師石河子市迎來新的歷史重任——兵團黨委提出,八師石河子市要當好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火車頭”。2022年,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石河子經開區”)生產總值佔師市比重達88%,是八師石河子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引擎。
今年初,八師石河子市黨委為石河子經開區繪制了發展新藍圖:圍繞打造千億級園區,以探索“雙碳”目標下實現能源和產業“雙線”綠色化轉型升級為抓手,聚力支持支柱產業發展成為具有競爭力和引領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放眼石河子經開區,項目工地熱火朝天,企業車間加緊生產,產業集群快速成長。近日,本報全媒體記者走進石河子經開區,就其如何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進行深入走訪、深度探析。
關鍵詞:擴容
因勢而謀,打造產業集聚高地
6月5日,天山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忙、人也忙,銀白色的鋁錠陸續運出,在陽光下十分耀眼﹔另一邊,總投資13.8億元的30萬噸電池鋁箔坯料項目建設現場,鋼結構廠房拔地而起,設備安裝緊張進行……
“我們正在搶工期,爭取30萬噸電池鋁箔坯料項目在7月中旬實現首條生產線試運行。這將是我們新的利潤增長點,屆時,整個項目年產值可達100億元。”天山鋁業公司副總經理趙慶雲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充足的底氣,來自石河子經開區不斷完善的產業鏈布局。
新材料產業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和關鍵產業。八師石河子市因勢而謀,在用好人力、物流、金融、能源等傳統要素的同時,研究制定新材料產業鏈“一鏈一策”支持政策,進一步鞏固提升產業發展優勢。
石河子經開區以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為導向,精准繪制重點產業鏈發展路線圖,全面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益和整體競爭力。經過多年培育,硅基、鋁基、碳基等新材料產業鏈共同構成石河子經開區的新材料產業集群,2022年新材料產業工業總產值佔經開區比重達69%。
產業鏈的延伸擴容,讓企業獲益巨大。如今,天山鋁業公司已形成120萬噸電解鋁、6×350兆瓦發電機組、60萬噸碳素、6萬噸高純鋁、250萬噸氧化鋁的生產能力。“鏈主”磁吸效應顯現,相關企業聚集而來,在鋁基新材料產業闖出一片天地。
“從‘龍頭’到‘鏈主’,我們要發揮帶頭作用,通過自身高質量發展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壯大。”趙慶雲介紹,30萬噸電池鋁箔坯料項目旨在向下游鋁深加工拓展,將產業鏈延伸至新能源動力配套領域,打造公司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創新
應勢而動,科技賦能產業發展
在石河子眾和新材料有限公司集控中心中控室,一個“數字工廠”出現在屏幕上:中部界面的3D仿真生產場景完整覆蓋3個車間7條自動化生產線,並對整個廠區設備故障、重點區域人員入侵等異常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右側屏幕的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系統涵蓋槽控系統、熔保爐、煙氣除塵裝置等12個生產子系統,實現質量過程可控制與產品質量可追溯。
“這個集控系統可稱作公司的‘中樞大腦’。”眾和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趙強國介紹,可為公司降低高純鋁槽電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節能潛力,提供基礎數據和支持。
100型高純鋁電解槽是眾和新材料公司引以為傲的“國內首創”,可生產純度為99.9%至99.9999%的高純度鋁產品,為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領域提供原材料,解決了國內超高純金屬材料短缺的“卡脖子”問題。高純鋁槽槽控系統、鋁錠入庫識別系統等一系列智能化應用,讓工人們隻需要在鍵盤和手持終端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鋁液轉運、鑄錠、打包、碼垛等生產流程,將人均產能提升了53.9%。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就能佔領先機、贏得主動。順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石河子經開區應勢而動,不斷強化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中邁向價值鏈高端。
“企業來出題,園區搭平台,聯合企業、大學和其他科研力量共同破題。”石河子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毅介紹,石河子經開區積極建設“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有效整合多方資源,打造“政府+企業+大學”創新發展模式。
得益於此,眾和新材料公司科研碩果累累:聯合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新疆大學、中鋁集團,承擔八師石河子市重大科技專項“三層電解提純5N高純鋁技術開發”項目﹔“芯片制造、集成電路用超純鋁材料全產業鏈國產化替代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獲批2022年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及重點研發任務專項。
“每年的科研都需要大量資金,相關項目的財政撥款以及留抵退稅款的及時到賬,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資金鏈的良性循環。”趙強國說。
李毅表示,石河子經開區將進一步完善園區科技創新機制,配套建設科研生活基地,出台創新扶持政策,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吸引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來石河子創業,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進一步讓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關鍵詞:升級
順勢而為,促進集約綠色發展
對於石河子經開區來說,“雙碳”背景下,綠色低碳發展不只是挑戰,更是機遇。圍繞集約綠色發展,石河子經開區正朝著打造“西北地區新材料之都”的目標邁進。
設備高聳,機器轟鳴,白色的顆粒緩緩通過生產線,被打包、裝卸后進入成品車間。這是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可降解材料PBAT的生產現場。這些白色顆粒不容小覷,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拳頭產品,可廣泛應用於包裝材料、餐飲用具、衛生用品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生產。
“年產50萬噸PBAT項目落地石河子經開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毛宇杰向記者解釋:隨著“限塑令”時間表的推進以及各地政策執行加速落地,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企業毗鄰原材料產地,可實現原材料穩定供給,天然氣、工業用水、工業用電價格相對較低,可有效控制生產要素成本。
讓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更為看重的,則是可降解材料在八師石河子市乃至全疆的巨大市場。圍繞打造全球領先的“全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這一目標,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斥資3億元,在一四七團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丁二酸項目,以實現產品多元化。
作為石河子經開區新材料產業集群裡的“新秀”,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做到“當年報批、當年建成、一年投產”,離不開石河子經開區的“保姆式服務”——建設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大廳”,做到涉企業行政審批“辦事不出區”﹔對師市重點建設項目開辟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在第一時間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方便園區企業運營。
新的征程,呼喚新的進發。“我們將以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為目標,以實現能源和產業‘雙線’綠色化轉型升級為發展主線,以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才集聚為要素支撐,建立‘專業+全員’的全程服務機制,推動開發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駛入新賽道,為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毅表示。(趙優 曹玲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