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
流動博物館將“文化佳肴”送到群眾身邊
5月19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委宣傳部聯合區文旅局開展了“流動博物館”送展覽進社區活動,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文化歷史的盛宴。
當日上午11時,在水塔山街道怡和社區廣場,流動展板上的各種文物高清圖片、文字介紹吸引了不少居民群眾駐足觀賞,樓蘭古城、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達勒特古城、古代新疆地區的棉織品以及新疆七一棉紡織廠……在講解員充滿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的現場講解中,讓大家更直觀了解新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多角度地感受到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活動中,居民群眾或聚精會神地傾聽,或拍照分享,或與身邊人討論交流各自的感受,時不時與工作人員交流互動,有的還認真地做起了記錄,現場氣氛熱鬧。
怡和社區居民馬秀玲說:“我之前由於工作、家庭的原因,沒有時間去博物館,今天在家門口參觀了‘流動博物館’,了解了新疆的文化以及古建筑物、文物的歷史,收獲很大。”
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又參觀了集便民服務、休閑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紅色驛站”,這裡是原七一棉紡織廠職工宿舍樓,既保留紅色元素,又提供娛樂、理療等功能室,還特別打造了為老服務功能區域。
看著熟悉的場地,在七一棉紡廠工作了一輩子的84歲清泉社區居民卞友章說,他是1958年從安徽招工進了七一棉紡廠,到1993年退休,至今已經有65個年頭了。他的兒子、孫子都曾在七一棉紡廠工作過,他們一家對七一棉紡廠有很深的感情。
此次流動博物館進社區活動,更加直觀傳遞了文物魅力,激活了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活力,讓文物“活”起來,真正融入到居民的文化生活中。
水塔山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賈智暉說:“本次活動讓社科普及更接地氣、聚人氣。同時,讓居民們近距離了解文物背后故事,進一步提高了各族居民對新疆的認識,增強了民族認同感與歸屬感。下一步,水塔山街道將持續創新活動形式,利用百姓大舞台、鄰裡節等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文化服務惠及更多人,共建公共文化的良好氛圍。”(錦輝)
來源:水磨溝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