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疆工業生產觀察:提質增效 脈動強勁

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建設現場(4月26日無人機攝)。該項目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投產后可年產綠氫2萬噸,預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周鵬攝
石油天然氣增儲上產,新能源建設全面提速,制造業大幅增長……一季度,天山南北工業生產脈動強勁,匯聚起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交出了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的亮眼成績單。
提信心 政策給力出實招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增長29.5%、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加值增長6.9%、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9%……一季度,一個個較快增速的數據,透視出新疆工業持續優化升級之“進”,積蓄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
今年以來,新疆全力以赴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解決企業難點,打通項目堵點,補上發展斷點,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顯效,工業生產不斷加快,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足音更加鏗鏘。
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新疆強化頂層設計,推動重點產業不斷壯大、優勢產業提升規模、新興產業快速培育,加快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
2月10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行業協會召開座談會,開門納諫,匯集智慧和力量為推進“八大產業集群”建設把脈問診,進一步促進產業、企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
一個月后,自治區民營企業座談會、自治區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相繼召開,自治區工信廳傾聽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並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座談會是一針助力企業發展的‘強心劑’,讓企業受益不少,堅定信心謀發展。”新疆湘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貴說。
一季度,全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1—2月加快0.3個百分點,比2022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12%和9.6%。
促增長 重點行業打頭陣
4月24日,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主採工作面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這是哈密在建最大的疆電外送配套煤礦,將進一步推動哈密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建設。
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礦區可採儲量14.5億噸,項目設計年產能為1200萬噸。“屆時,工人在地面調度室就可操作設備進行採煤。”中煤新疆哈密能源公司綜採二隊技術負責人楊超說。
作為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一季度,哈密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4%,其中,煤炭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3%。
能源生產勢頭強勁。前三月,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油氣產量當量突破千萬噸大關用時僅98天,刷新了生產千萬噸油氣用時最短紀錄﹔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共加工原油203萬噸,創近8年來最高紀錄。
“今年以來,新疆煤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保持著較高利潤水平。”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郭睿斌介紹,一季度,煤炭產量、疆煤外運量均保持快速增長。同時,疆內油氣企業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力提高油氣產量。重點行業中,煤炭、鋼鐵、電力、建材行業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成為拉動全疆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石油行業平穩較快增長,繼續發揮工業穩定器作用。
一季度,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65%。在統計的352種主要產品中,有199種產品產量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56.5%。
強引擎 八大產業蓄動能
碳纖維是“新材料之王”,有“黑金”的美譽,48K大絲束碳纖維也因此被稱作“48K黑金”。前不久,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48K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試車成功,生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該公司成為國內第二家擁有大絲束碳纖維自主生產技術的企業。
新疆隆炬年產5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一期投資9.3億元,首條生產線主要生產24K產品,日產量7噸—8噸,產品供不應求。第二條生產線主要生產48K產品,目前,公司正加緊進行項目建設工作。
“年產5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碳纖維產業基地。”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永明說,項目計劃5年建設8個碳化車間,包含16條生產線,可為風能、氫能、光伏等產業提供關鍵基礎材料支撐。
眼下,在鄯善工業園區新疆(鄯善)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生產與擴產同步進行。該基地工業硅和有機硅產能已佔全國三分之一,正在建設年產20萬噸多晶硅、40萬噸有機硅、40萬噸工業硅等項目,年內達產后產值將翻番。
新疆“八大產業集群”建設開年勢旺,重大項目全面鋪開。一季度,全疆工業投資高速增長,同比增長27.4%,成為拉動全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主要力量。
“我們堅持重大項目‘點對點’幫促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抓好保障服務。”郭睿斌說。
一季度,新疆近九成重大工業項目實現開(復)工。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甘泉堡20萬噸多晶硅、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1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一期6萬噸)、新疆中泰金暉科技有限公司30萬噸BDO(1,4-丁二醇)等自治區50項重大工業項目中43個項目已開(復)工,開(復)工率達86%。
“新疆迎來硅基產業壯大期,企業將持續在強鏈上下功夫。”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立國信心滿滿,他表示,在開拓硅基產品市場的同時,將加大就地轉化力度,推動新疆硅基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升級。(馬伊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