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年群像掃描:激揚青春 吾輩奮斗正當時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此時此刻,天山南北,到處都激揚著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各族青年挺膺擔當、砥礪奮進,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建設更加美好的新疆。
做新時代有為青年
“沒想到能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見到總書記,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感到無比激動。”回想起與總書記視頻連線的場景,塔裡木油田公司輪南油氣儲運中心黨總支副書記駱興龍笑得燦爛。
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塔裡木油田公司輪南油氣儲運中心西氣東輸第一站克拉集氣區連線,與現場員工互動,慰問油田干部員工。駱興龍也在視頻連線現場。
3個多月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溫暖在心。“有總書記的關懷,我感覺特別溫暖,每天工作都特別有干勁。”這個“五一”假期,駱興龍沒有休息,在西氣東輸第一站差壓發電工程施工現場忙碌著。“這兩天沙塵較大,但工期不能耽誤。”他說。
駱興龍說,要站好崗、供好氣,以實際行動和業績感恩回報總書記的囑托和厚愛。
青春之我,在奮斗與擔當中成長。2022年7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新疆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同師生親切交流。
“總書記的話一直在激勵著我,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蘇嘉琪雖還有一年畢業,卻已有了人生目標,“我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為新疆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兩年,蘇嘉琪在導師帶領下參加了很多實踐調研,深刻感受到新疆的巨大變化。“我要扎根邊疆建功立業。”蘇嘉琪說。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隻要患者需要,我隨叫隨到。”這個“五一”假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醫務科主任李飛依舊堅守崗位。
懷揣著一腔報國理想,200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醫學院的李飛奔赴霍城縣,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年輕人要學會自找苦吃。”回憶起18年前報名參加西部志願者的初衷,李飛跟記者分享了父母常對自己說的話。
“這裡本來沒有白楊,有了第一排才有了第二排。”留在這裡做一棵挺拔的“白楊樹”便成了李飛新的盼望,一年服務期滿后,李飛考入伊犁州友誼醫院,他說,“如今,我在新疆扎下根來,實現了‘一人留疆,全家來疆’。”
從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2015年,文國輝來到鄯善縣,結束志願服務后,留疆創業干起了網絡電商,如今已是鄉親們離不開的帶貨主播﹔山東理工大學畢業的“95后”馮傲,2021年服務期滿后,選擇留在新疆,成為一名共青團干部,繼續從事青年工作,他說這是自己“最酷”的決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一批批學子們,畢業后紛紛選擇留在新疆,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誓言……在他們的眼中,大漠邊關正是學為所用、施展才華的青春舞台,體現著當代青年人腳踏實地、胸懷祖國、建設邊疆的家國情懷。
新青年煥發新姿態
站在新起點,邁向新征程,當前的新疆,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無數奮斗之青年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砥礪前行。
農村天地廣闊,投身鄉村振興大有可為。“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萬壽菊、甜瓜等地方優勢特色資源作用。”談起今年鄉裡的重點工作,莎車縣巴格阿瓦提鄉黨委書記逄子劍信心滿滿。
近年來,巴格阿瓦提鄉圍繞產業發展、科技興農,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打造冬小麥和棉花新品種選育、抗鹽鹼試驗等項目,強化農業科技引領,有效支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安全。“我們要千方百計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為鄉村振興蹚出更多新路子。”逄子劍說。
“隻要肯拼肯干,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眼下,昭蘇縣小伙巴特爾正忙著為牧民的馬匹進行繁育健康檢查。
2011年,在外創業的巴特爾回到家鄉昭蘇縣,在胡鬆圖哈爾遜蒙古族鄉創辦了品種馬繁育場,吸納當地10余名勞動力就業增收。
“今年新吸納了200戶農牧民加入,預計能為每戶牧民增收3萬至7萬元。”巴特爾說,馬匹的經濟效益取決於品種改良,他將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持續幫助牧民加大品種改良力度。
5月1日,在新疆天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部工作人員孫喬喬正忙著檢查產品,裝箱碼貨。
這是孫喬喬在崗位上度過的第8個勞動節。在同事眼中,這個“小丫頭”總是最后一個離開車間。
問及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孫喬喬腼腆地說:“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對社會有貢獻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這個假期,“95后”蘇比·蘇力坦一直在烏魯木齊市海爾巴格餐飲美都餐廳忙著招呼客人。
“看到游客喜歡我們的美食,是件無比幸福的事。”工作間隙,蘇比總會拍攝關於美食的小視頻,在新媒體平台發布。
時代在變,奮斗底色不變。新疆廣大青年煥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管夢穎、於江艷、趙西婭、黑宏偉、王永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