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天津醫生陳學英傾情援疆三年——

“爸媽你們看,這裡多美啊”

本報記者 蔣雲龍
2023年03月05日11: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大山子家裡,陳學英(右二)、董子忠(右一)給大山子過2歲生日。

  圖為天津援疆醫生正在做手術。

  圖為陳學英(右一)術后組織多學科討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03月05日 第10版)

  “去新疆?”

  “對,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人民醫院需要一名主持內科的副院長,我們覺得你很合適。你和家人商量一下,一天之內答復我。”

  被領導突如其來的消息搞懵的陳學英,是天津薊州區人民醫院感染免疫科主任。她惴惴不安地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家人。

  婆婆患有心臟病,陳學英放心不下。有著幾十年黨齡的公公卻堅定地說道:“黨員就得聽組織的,有什麼好猶豫的?去!你婆婆有我照顧呢。”

  媽媽因腦梗生活不能自理,爸爸一直在家照顧媽媽。這時,爸爸說:“你不要擔心家裡,有我、你哥哥、你弟弟。”

  丈夫和女兒也是全力支持。女兒說:“媽媽,我長大了,你放心去援助新疆吧,你是我心裡的英雄。”

  一晃,這已經是3年前的事情了。第一次援疆1年半期滿,陳學英遞交了延期申請。

  現在,已經是她第二次期滿了。

  3年和9分鐘

  “陳院長,緊急情況。”

  子夜1點,剛躺下准備入睡的陳學英接到一個緊急電話。一名產婦突發羊水栓塞,請她趕緊過去主持搶救。

  羊水栓塞,被稱為孕婦的“鬼門關”,是產科最凶險的並發症。

  “產婦渾身都在出血,怎麼辦?”趕到手術台,疲憊的醫生聲音都已經顫抖了。

  “保持輸血,趕緊聯系血源。這種情況對血的需求量很大。”陳學英投入搶救,組織團隊,實施了一個又一個的方案。

  手術室裡爭分奪秒,這裡,是醫生和死神間的戰場一線。

  8點,策勒縣的天剛蒙蒙亮。日出破曉之際,手術終於順利完成。7個小時,幾千毫升輸血,終於換來母子平安。

  清冽的冷水扑在臉上,換來一絲清涼的陳學英終於鬆了一口氣,跟科室的負責人們囑咐著:“這個病例很有意義,咱們盡快開個會,把協作搶救的規范再補充完善一下。”

  這樣的搶救,在過去3年已經發生過多次。每次搶救結束,陳學英和大家一個病例一個病例磨,制定完善相應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制定了搶救的流程圖。

  也是在這3年裡,越來越多好的變化發生在策勒縣人民醫院。

  “剛來的時候,這裡的醫生的水平和天津有比較大的差距,操作也不夠規范。”陳學英帶著援疆醫療專家組的成員們制定了詳細的規劃:結成對子“師帶徒”,下班后開設輔導課,邀請協和專家講課……

  如此一來,當地疑難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醫院也創建了合格的孕產婦救治中心和新生兒救治中心,還開創了2個二級學科——風濕免疫科、皮膚科。

  與此同時,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敗血症、35周以下的早產、呼吸機治療……以前需要轉到和田地區醫院的患者在策勒縣人民醫院就能治,轉診率大幅度下降。

  “2022年1月5日,一名產婦來院孕檢,胎心隻有30多次,家屬也不在。我們從發現產婦情況不好、到醫務室簽字搶救、最后產婦脫離危險,一共隻花了9分鐘。”陳學英說,這個速度,已經能說明自己這3年沒白干了。

  “大山子”和“小雪兒”

  醫院得管、門診得出、手術得做、項目得跟,大量的材料得整理好留給繼任者……援疆即將期滿,陳學英天天忙得腳不沾地。

  飯后是陳學英不多的休息時間,她打開手機相冊不斷左右扒拉,臉上是止不住的笑意:“這是大山子,現在可壯實了,見我就笑。小雪兒也是漂亮小姑娘了,都學會跳舞了……”

  大山子、小雪兒,是策勒縣的兩個維吾爾族孩子。3年援疆,兩個娃娃就像工作組成員們自己的孩子一般,時時牽挂著大家的心。

  2020年3月23日,陳學英赴疆投入工作第一日,行囊剛打開,一個急訊突如其來:“有個產婦難產,急需支援。”

  這名產婦便是大山子的媽媽阿瓦古麗。

  “胎位不正,體型巨大,生不出來,咋辦呢?”當地醫生早已急出了一頭汗水。

  “立刻順轉剖,做好輸血准備!”專家組換上手術服,當機立斷。

  但是,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手術室裡眾人都沉默著埋頭工作,空氣裡充斥著凝重而緊張的味道。

  終於,在一陣響亮而清澈的啼哭聲中,主刀醫生發出最后的結論:“9斤4兩,母子平安!”

  無獨有偶,第二天專家組又接診了一名當地的維吾爾族產婦,一樣的胎位不正,一樣的難度極大,經救治,產婦平安生出了一個小姑娘。

  “這兩個孩子是來迎接我們工作組的啊。”策勒縣委常委、副縣長,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策勒工作組副組長董子忠對陳學英說,“這麼有緣,咱們就認個親戚吧。”

  對這些來自遠方的親人,兩個維吾爾族家庭欣然接受,還提出,能不能由接生的專家們給兩個孩子取小名。這就是“大山子”和“小雪兒”的來由。“巍巍昆侖,高大偉岸,像和田的頂梁柱,而昆侖山上融化的雪水靜默無聲,卻滋養萬物,有了大山,有了小雪,就有了這裡萬物的生長。”陳學英解釋說。

  從那之后,這兩個孩子就成為了工作組的結親戶。難得的休息日裡,去看兩個娃娃,成為了大家最快樂的休閑時光。

  孩子滿月或生日,工作組的親人都會去看他們,給他們慶祝一下。到了家裡,他們給孩子做好兒童保健,教兩個新媽媽科學的哺乳方法。大家還自發自費給大山子和小雪兒買了很多玩具和書籍。

  3年援疆,大家都處成了親人。去年因為忙,很長一段時間專家組沒法去看望兩個孩子。不久前,得知專家組在隔壁村義診,阿瓦古麗開上摩托,裝了滿滿一盒核桃、雞蛋、紅棗,來送給自己的親人們。

  “阿瓦古麗,你是了解我們的,我們有工作紀律,不能收。”

  “工作是工作,我們是親人,給親人帶點自己種的紅棗怎麼了?你們這麼辛苦,得補一補。領導要批評你,你讓他找我來。”

  工作組研究后拍了板:“不收下,會寒了親人的心。但紀律不能違反,我們得想辦法把這份錢以禮物形式還回去,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傷了親人的心。”

  2021年,陳學英獲得和田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2020年,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策勒工作組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進集體”。

  舍不得離開新疆

  第一次援疆期滿,陳學英遞交了延期申請。

  “太多事兒剛到一半,我實在不願意這時候撒手,耽誤了醫院的發展速度。”跟家裡人說起這個理由,家人全力支持,讓她放心工作。

  家裡人不知道,陳學英剛到新疆,就患上了支氣管哮喘。曾經引以為豪的身體,變得爬個三樓就上不來氣,不得不開始服藥治療。

  陳學英也不知道,爸爸在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時,發生了嚴重過敏反應,一米八的大個子一度瘦到隻有120多斤。

  “雖然知道自己在家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能陪著父母,心裡會好受一些啊。”陳學英說起這事兒,紅了眼眶。

  “你在新疆,有更重要的事情。家裡又不是離不開你。”父親反過來寬慰她,“我們都是你堅強的后盾,你放心工作,我們等你凱旋。”

  第二次援疆即將期滿,陳學英坦言:“臨別在即,我真的很舍不得離開新疆。”

  這裡有自己一手完善起來的醫院和學科,有自己牽挂難舍的大山子和小雪兒,還有經常邀請她去自己家裡做客的熱情同事和老鄉。

  休息日,有時候去村裡義診,能看到巍峨的昆侖,壯麗的雪山,陳學英就打開視頻,給4000多公裡外的爸爸媽媽看:“爸媽你們看,這裡多美啊!”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龍、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