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人心——新時代新疆發展成就綜述·文化建設
10月4日,觀眾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新疆單元“文化潤疆 春風化雨結碩果”板塊參觀非遺作品及文創產品展櫃。該板塊通過圖片、視頻、實物等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新疆文化事業的發展成就。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於雷攝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文化建設是靈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10年,新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明顯提高,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新疆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思想保証和精神動力。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綠洲似翡翠流韻,新城如明珠耀眼。今年7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參觀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總書記對兵團非常關懷,也非常熟悉兵團歷史。”軍墾博物館館長甘霖說,“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說,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我們要把館裡的文物保護好,講好兵團故事,讓兵團精神代代傳承。”
新疆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形成了包括軍墾博物館在內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
立心鑄魂,信仰為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文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為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全疆各地不斷利用和發掘紅色文化資源,宣傳感人革命事跡,弘揚先進革命精神。在紀念館裡回望歷史時,在紀念碑前崇尚英雄時,在先進人物身邊聆聽心聲時,各族干部群眾重溫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感悟一個偉大政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信仰如炬,不斷傳遞。遍布全疆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用心用情打造文化空間,“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常年開展、“石榴籽”文化服務小分隊活躍在天山南北,讓各族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更加牢固,攜手建設美好新疆的信心更加堅定。
截至2022年6月,全疆已有110家公共圖書館、117家文化館、58座美術館、246家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陳列館等),有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91個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130個文化站。
模范帶動,匯聚合力。新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精神元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引導人們從中獲得精神陶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新疆好人”層出不窮。
亮出黨員徽章的新疆大叔,跨越4700公裡上演愛的“代駕”的新疆大哥,撿到包想盡辦法寄還失主的新疆大爺……一位位朴實無華的新疆人感動無數人,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新疆故事傳遍四方。今年4月,自治區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啟動,並在石榴雲客戶端、天山網、新疆文明網“新疆好人”專題專欄集中宣傳展示。這些“新疆好人”雖然經歷不同、故事不同,但在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看到了時代精神的美好縮影。
歷史文化遺產綻放時代光彩
《關於加強新疆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方案》《自治區“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自治區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等規劃方案相繼出台﹔考古熱、博物館熱等熱度不減,保護文化遺產逐步成為社會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考古、文博工作者挖掘和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闡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重要成員。留存在新疆大地上的文化遺產,面容更加清晰,不但擁有輝煌的過去,擁有閃光的現在,更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
跨越三山兩盆,奔走深林荒漠,一個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最新成果,實証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轄和治理,為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學術支撐﹔在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奇台石城子遺址、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來自中國新疆的一項項考古成果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悠遠的歷史軸線、多元一體的歷史場景以及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僅2020—2021年,新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通過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就確定新疆石窟寺及摩崖造像遺址共58處,實証佛教在西域傳播的歷史,見証了新疆歷來是多元文化薈萃、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
今年5月18日,新疆博物館二期新館“新疆歷史文物展”開展,日接待量最高時達7000人次。目前專家正為“中華史冊——國家治理新疆實証文物展”備展。這些展覽多角度全方位構建展現中華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事實的話語體系和有效載體,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新疆圖書館(新疆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全疆各地公藏單位完成了對全疆近2萬部古籍的普查登記工作,同時完成了30余種館藏古籍的修復,並推進數字化保護。紙頁輕薄,卻承載中華文化之厚重,見証文化之絢麗,也潤養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新疆文博、考古工作者們,努力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通過揭示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豐富歷史文化滋養,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文化事業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精品創作,標注著新疆文藝發展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文學藝術工作者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萃取能量,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舞台藝術,推陳出新。舞劇《張騫》、豫劇《解憂公主》、歌舞劇《班超》、舞蹈《長長的辮子》《陽光下的麥蓋提》……一個個舞台形象、一幕幕經典場景,深入人心、“圈粉”無數,充溢著愛國情懷、民族氣概、英雄氣節的強大正能量。文學創作,氣象萬千。小說《捎話》、散文《遙遠的向日葵地》、報告文學《西長城》……一部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握時代脈動的優秀文藝作品應運而生,傳遞出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情暖天山》《阿娜爾罕》等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獎,《新疆是個好地方》《金色的胡楊》榮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佳劇目獎和劇目創新獎,清唱劇《葡萄熟了》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守界人》《冰山上的來客》《陽光照耀天山》《情暖天山》《有事就找咱書記》等5部作品入選全國“百年百部”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建立採風創作機制。藝術家們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把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講述“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人生經歷的音樂劇《守界人》,講述“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真實經歷的話劇《幸福來敲門》,展現大美新疆景致和團結故事的器樂劇《天山南北》,呈現鄉村青年創業就業故事的情景歌舞萊帕爾《火紅的和田食堂》等的創作,都來自於文藝工作者在基層的觀察、交流和思考。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展現當代價值,涵養文明鄉風、凝聚民族精神。
昆侖山下的校園龍獅起舞,葉爾羌河畔傳來刀郎木卡姆歌聲,阿爾泰山腳下奏響歡快的冬不拉,巴裡坤草原上跳起奔放的黑走馬……新疆堅持完善非遺立法保護工作,深入實施非遺傳承發展工程,制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文化生態保護區等管理辦法,積極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用豐富的人文養分和現實價值,讓這些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閃耀出絢麗光華。
此外,一個個服務基層的文化大院,一座座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園,一間間數字圖書館、雲端博物館,猶如一顆顆明珠,綴織出新疆文化建設的美好圖景。
砥礪前行,激情澎湃。“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正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持續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努力讓文化建設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銀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