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守護電網“大動脈” 惟願萬家燈火明
黃新民,中共黨員,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北變電運檢中心變電二次運檢班技術員,202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至今已從事繼電保護工作26個年頭。
作為守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專業,繼電保護涵蓋知識廣、技術含量高、工作難度大,極具挑戰。十年來,伴隨著新疆電網的快速發展,黃新民經歷了繼電保護技術在電網應用中的蓬勃發展,見証了保護裝置從電磁型、晶體管型、集成電路型、微機型到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歷程。黃新民在工作中也不斷成長,先后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國網工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他在一線生產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掌握繼保專業的相關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將創新思路融入解決檢修難題中,用匠心守護電網“大動脈”。
在職工創新工作室,黃新民(中)帶領青年員工一起進行電網繼電保護技術攻關。王晉魁攝
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黃新民從事繼電保護一線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正如同事們開玩笑說:他不是在變電站,就是在趕往變電站的路上。先后負責30余座老舊變電站改造、新建變電站的驗收投運,參與了亞歐博覽會、全國冬運會等重大保電任務100余項。
為保証220千伏三宮變電站的綜自改造順利進行,黃新民帶著同事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在現場,凌晨5、6點才睡覺是常有的事。通常一條線路的保護換型工作往往需要半個月,可黃新民和同事們硬是創下了平均一個星期改造一條線路的成績,盡可能地縮短改造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技藝超群 精益求精
十年來,黃新民累計發現了10余項保護原理和程序不完備問題,糾正了150余項二次回路設計缺陷,消除了360余項設備重大隱患及現場疑難雜症,他參與了新疆電網繼電保護專業的多個第一次:第一座750千伏變電站驗收、第一座智能化變電站建設、第一座無人值守變電站改造、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程序化操作試點……
黃新民之所以能夠成為繼電保護專業的工匠,得益於他事事精益求精。平日裡他樂觀隨和,但對於工作上的事絕不含糊。2019年12月,在220千伏猛進智能化變電站的驗收工作中,他因為分段開關的運行方式和同事們較起了真。
黃新民在對主變壓器保護跳低壓分段開關驗收時發現,設計圖紙中採用的是網絡方式跳低壓分段開關,若採用此方式,運維人員在后期維護時不易做安全隔離措施,且易產生誤跳低壓分段開關的風險,進而引發變電站斷電。
就在其他驗收人員准備嚴格按照圖紙驗收時,黃新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將網絡方式跳低壓分段開關整改成直跳低壓分段開關。當時,大部分驗收人員不同意他的想法,認為網絡方式是智能化的體現。但黃新民憑借20多年的工作經驗,講事實、擺道理,最終說服驗收人員改變保護跳低壓分段開關的方式,保障了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隻要有黃師傅在,大家心裡就很踏實。”同事們都這樣說,他憑借著對專業技能的專心專注,對現場工作的精益求精,成了新疆電網繼電保護的定海神針,專門解決繼電保護的疑難雜症。
創新發展 勞模引領
十年來,黃新民從未放慢過創新的步伐,他始終緊盯著繼電保護新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
十年來,在黃新民的帶動和鼓勵下,黃新民創新工作室成員與工作中各種“疑難雜症”較上了勁,掀起了“創新風”,累計完成87個創新課題研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3項、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論文135篇﹔首獲中央熠星大賽獎,10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連續兩年獲國際QC金獎和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項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
工匠精神在於傳承,在於發揚。十年來,黃新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藝和經驗分享給創新工作室團隊成員以及全疆繼電保護專業人員,黃新民年均授課350余課時,年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通過傳、幫、帶,黃新民創新工作室成員中有6人成為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雛鷹人才、22人成為公司專家、2人成為公司首席員工、10人成為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專家。在黃新民同志的引領下,還不斷有大批優秀職工涌現,為公司的創新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這十年,黃新民從一名繼電保護工作負責人成長為全國勞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工匠精神”,立足崗位,腳踏實地,敬業奉獻,守護著電網“大動脈”。(孫雪桐)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