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種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

2022年09月19日23:50 |
小字號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蠶桑科學研究所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結合新疆區域優勢,充分利用當地蠶桑與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蠶桑產業,通過“基地+公司+農戶”的模式,開展桑蠶標准化飼育示范推廣,不斷幫助養殖企業、農戶提高桑蠶養殖效益。眼下,和田各地的秋蠶紛紛進入了五齡階段,再過幾日,第一批秋蠶鮮繭就可以上市了。

“蠶繭,我們一定要把它保護好,攤放的時候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厚。” 9月14日,筆者走進和田市吐沙拉鎮克孜克代爾瓦扎村的和田古絲綢農業有限公司標准化養蠶基地的蠶房,自治區和田蠶桑科學研究所的技術員正在為工人們講解蠶繭的保護方法,隻見蠶匾上的蠶繭潔白光亮,且個大均勻。

蠶農露出開心的笑容。和田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會定期的進行技術輔導,首先在改良桑葉品質方面,給他們進行嫁接方面的技術指導﹔在養蠶方面,給他們從收蟻、小蠶飼養、大蠶飼養、溫濕度調節、空氣的流通等方面,給予技術指導和培訓,使他們能夠獨當一面。”自治區和田蠶桑科學研究所桑樹技術科科長木合塔爾·阿不都卡的爾說。

和田古絲綢農業有限公司標准化養蠶基地佔地面積900平米,現有桑園100畝,3間蠶房。今年8月,首次試養了第一批秋蠶50000頭。目前,基地在重點培養技術能人的同時,初步帶動了7人穩定就業。

村民阿依努爾•阿卜杜合力力說:“我主要負責喂養和消毒,這裡離家很近,我還學會了很多養蠶技術,學好了我也要在家養,多賺錢。”

鑒於小蠶飼養對技術要求較高,自治區和田蠶桑科學研究所便安排了專業的技術人員為該公司的秋蠶養殖“保駕護航”。

木合塔爾·阿不都卡的爾說:“種桑養蠶周期比較短、見效比較快的產業。在春季養一盒蠶,如果一盒蠶的單產能達到45公斤的話,他們就能收入2000-2500元左右。”

自治區和田蠶桑科學研究所現有示范桑園200畝。今年秋季,以省力化養蠶關鍵技術試驗示范的形式,共試養一代雜交蠶種15盒,產繭量每盒可達到35kg,共計525kg。同時,進一步為和田市養蠶企業培育蠶種,提供種桑養蠶技術服務,通過種桑養蠶編織出致富“新絲路”,助力鄉村振興。(閆兆霞 吳旭慶 米日班)

來源:和田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