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火焰藍”積極投身社區志願服務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新疆消防指戰員積極投身抗疫一線,不懼危險,沖鋒在前,成就了無數個感人瞬間,用責任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曲志願贊歌。
疫情防控一線最美“藍姐姐”
居家辦公狀態的阿尼巴麗·托力恩是昌吉州消防救援支隊后勤裝備科三級指揮員,8月21日,第一時間向單位報備和所在社區申請后,毅然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所在社區成為一名志願者,將防火宣傳同疫情防控同時進行,為防疫工作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組織社區居民有序排隊做核酸、登記居民所需物資並做好配送工作,有時會忙到晚上零點,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一天下來行走步數達2.2萬步,在值班、值守之余還要回家照顧11個月的寶寶,每天的辛苦換來居民的支持和感謝,阿尼巴麗·托力恩十分自豪。
作為一名消防員,阿尼巴麗·托力恩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還充分發揮職業特長,為社區做好消防宣傳服務,在配送物資時向居民講解消防安全知識,發放消防安全傳單做好居家期間的消防安全提示。
紅門伉儷“疫”線共譜“奉獻”主旋律
在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隊,有這樣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因共同熱愛的消防事業而結緣。2022年8月,他們二人一個戰斗在抗“疫”一線,不辭辛勞守護著一座城,隻為伊寧人民早日戰勝疫情﹔一個將工作擔在肩上,回到家中獨自照顧老人和孩子,隻為讓戰斗在“疫”線的愛人心無旁騖,安心抗疫——他叫湯忠杰,她叫王苗苗。
湯忠杰是伊寧市消防救援大隊特勤站站長,作為一名基層隊伍的指揮員,當疫情來襲,他義無反顧和隊友們一起堅守崗位。8月以來,面對日益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這個80后漢子和隊友們一起在搶險救援和抗疫勤務之間輾轉。
湯忠杰的愛人王苗苗是伊犁支隊戰勤保障處三級助理員,夫妻倆雖然同在一個單位,卻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每天隻能在視頻裡見見面。作為妻子和母親,疫情來襲時,王苗苗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公婆和孩子的擔子,“他的崗位風險更大,家裡的事我多承擔一些,他就能少些后顧之憂。”居家休息的她比平時更忙碌。每天要往上級部門匯總上報9個相關表格,每天的上報時間分別在清晨、中午、晚上,她都要提前匯總並核實情況后按時上報。她還要負責及時聯系疫情防控部門,詳細了解每日疫情防控情況,並及時將情況上報單位領導,以協助單位根據疫情防控工作及時調整當前工作。
換一種方式逆行,從“火焰藍”變身“抗疫白”
八月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石河子這座城市很多人的生活,此時石河子市消防救援支隊城區大隊天山路消防救援站站長王豫蜀正在家探親休假,向支隊報備和防疫部門申請后,在所居住的小區加入黨員志願者先鋒隊,參與各類志願服務。
王豫蜀每天要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十一點,基本處於滿負荷工作狀態。雖然很辛苦,但在王豫蜀看來,抗擊疫情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隻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能早日戰勝疫情。
在執勤點上,王豫蜀積極發揮職業特長,督促居家群眾注意安全用火、用電等消防知識,全面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從“火焰藍”到“天使白”,王豫蜀經歷了太多難忘的事。抵達社區報到后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王豫蜀就感覺到不適應,平時救火,他可以10秒鐘就穿上一套消防救援服,但是想要穿好防護服卻足足需要26道工序,領口、袖口、褲腿口都要用橡皮筋扎緊,不通風、不透氣,工作起來連水都不能喝。現在回憶起穿防護服的感覺,王豫蜀隻有一句話“熱,比沖進火場都難熬!”
“作為一名消防員,我雖然不能回原單位參加防疫工作,但留在社區為居民盡一份力,也是對我的鍛煉。”王豫蜀說。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像阿尼巴麗·托力恩、湯忠杰夫婦、王豫蜀這些服務群眾的“火焰藍”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積極響應號召,聽從指揮,勇毅前行,投身到滅火救援一線和社區的防控工作中,用奉獻彰顯消防人的責任擔當。
來源:新疆消防救援總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