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米爾再克·玉努斯甘當三十三載“擺渡人”,昆侖峽谷育桃李——

回到大山,隻為更多人走出去

2022年04月21日11:36 |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小字號

帕米爾高原東麓,昆侖山以北,是新疆阿克陶縣。

“阿克陶”意為“白山”,即雪山,因縣城位於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的綠洲而得名。

塔爾塔吉克民族鄉位於阿克陶縣最南部,距縣城420公裡,平均海拔3000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度成為村民遙不可及的夢想。

35年前,米爾再克·玉努斯是這裡第一個考出昆侖峽谷的中專生。2年后,“逃出”大山的米爾再克選擇回到這裡,從滿頭黑發到一頭銀絲,甘當三十三載“擺渡人”,見証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

回歸

“很多孩子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外面的世界”

米爾再克在給孩子們上思想品德課。謝智攝

1989年,20歲的米爾再克從克州師范學校畢業后,阿克陶縣教育局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能回到家鄉教書,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米爾再克一口回絕,“出來上學,外面的世界給了我無限的驚喜,沒想過要再回去。”

可縣教育局領導的一句話卻深深烙印在他心裡:“很多孩子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正是這句話,讓米爾再克選擇回到生他養他的昆侖峽谷,來到阿勒瑪勒克村小學教學。

那時,塔爾塔吉克民族鄉有5所學校,米爾再克是唯一一個高中以上學歷教師,也是唯一一個國家通用語言課教師。鄉裡還未修路,米爾再克每天要步行近20公裡為5所學校的孩子上課。

“當時挺難的,每天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上課的路上,遇到惡劣天氣當天就沒辦法回家。”米爾再克說。

盡管如此,米爾再克從沒有想過放棄。

堅守

“沒學生就挨家挨戶找,隻想讓更多孩子走出去”

米爾再克沒有放棄,可家長卻有其他想法,課堂上的孩子越來越少。一開始孩子們還會帶來家裡需要幫忙的理由,后來留給米爾再克的隻有一張張空課桌。

米爾再克前往教室上課。謝智攝

“沒學生就挨家挨戶找,隻想讓更多孩子走出去!”這是米爾再克當時唯一的想法。夏季牧場去找,河邊樹林裡去找,村前村后找……催促孩子們回到課堂。

“我們家的娃娃我說了算,家裡一堆活需要干,你別再來了。”多次碰壁,沒有讓米爾再克灰心,“能多找回來一個孩子,就多一份希望。”

巴沙爾·卡熱如今是阿勒瑪勒克村小學黨支部書記,他是米爾再克的第一批學生,也是米爾再克從夏牧場找回來的學生之一。

“那時候父母不支持上學,覺得孩子在家裡至少能照看一下牛羊。我們當時年紀小又貪玩,也不想去課堂。”巴沙爾言語裡帶著羞愧,“米爾再克老師走了40公裡路來到夏牧場,跟我父母爭論了一個多小時。”

“你想讓巴沙爾放羊,巴沙爾的孩子放羊,就這樣祖祖輩輩都在這個深山裡活下去,眼裡隻有這峽谷間的天?”巴沙爾回憶,是米爾再克老師含著淚說的這句話說服了父母,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一波又一波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家長們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1999年8月,塔爾塔吉克民族鄉遭遇洪水侵襲,全鄉300多所房屋、1000余畝耕地被毀。

米爾再克家房子被毀,孩子都在上學,妻子身患疾病。當時,他動了搬遷的念頭。

學校開了干部職工大會,一部分人下遷,可是還有孩子留在山上,學校還要照常上課。很多人都想搬到縣城附近去教學,會上爭吵不休。

米爾再克一言不發,留了下來,這一留又是20年。

初心

“希望孩子上完學以后能回來,建設他們的家鄉”

米爾再克和孩子們一起升國旗。杜曉軒攝

搬遷之后,山上的孩子少了,但也沒有動搖他的決心,“隻要學校還有一個孩子,我就要教下去。”

20年間,土質校舍變成了磚房,2017年變成了樓房。原來學校隻有6個教師,學歷也只是高中學歷,現在教職工有20余人,學歷都是大專以上。

米爾再克說,他原想陪著塔爾塔吉克民族鄉老去,但是自己像村裡的老杏樹一樣越來越老,這個鄉卻越來越年輕。

2016年通電網,2018年通瀝青路,2019年通自來水。鄉裡每年都有幾萬名游客來旅游,給村民帶來了數百萬元的收入。

“這些都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隻要跟著共產黨,好日子還在后頭。”這位有著17年黨齡的黨員,信心滿滿地說,“我要一輩子跟著黨走,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

“我覺得自己就像‘擺渡人’,把一個個孩子送出昆侖峽谷。”米爾再克說,“不一樣的是,現在我更希望孩子上完學以后能回來,建設他們的家鄉。”(楊睿 翟汝增)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