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職責(國防視線)

2021年09月26日10: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職責(國防視線)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6日 第 06 版)

圖①:東部海域,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奮力攀登。周 寅攝

圖②: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北極哨所”戰士馬亮(右)、韋自強(左)在哨塔上站崗執勤。柳廣宇攝

圖③:“高原戍邊模范營”某觀察哨官兵正在冰川上巡邏。王 乾攝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高原戍邊模范營”全體官兵回信,在全軍官兵尤其是戍邊官兵中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官兵紛紛表示,一定牢記習主席殷切囑托,強化使命擔當,發揚優良傳統,加強練兵備戰,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職責,努力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邊防部隊戰斗在強邊固防第一線,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從東海之濱到西北大漠,從北國邊陲到南海島礁,人民子弟兵堅守戰位,構筑起保衛家國安寧的鋼鐵長城,讓我們一起聆聽守邊衛士的心聲。

——編 者

“高原戍邊模范營”某觀察哨官兵——

戍守邊關 建功戰位

本報記者 李卓爾

窗外,寒風呼嘯。雖是9月,但“高原戍邊模范營”某觀察哨周邊卻早已冰封大地。此刻,班長田海師正緊緊盯著目標地域。

9月13日,觀察哨所屬的“高原戍邊模范營”全體官兵得到了習主席給他們營回信的消息,官兵們激動不已。他們利用執勤間隙認真學習回信內容,深切感受到習主席對邊防建設的高度關注,更加堅定了戍守邊關的底氣豪情。

“1號目標附近發現汽車一輛。”發現情況,田海師即刻響應,一邊仔細觀察,一邊認真記錄,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情況。

“班長,我們來接崗了。”天色漸暗,夜班的戰士前來換班。“一定要密切觀察。”換崗結束后,田海師帶著兩名新戰士開車向山下的駐勤點駛去。

看著便道兩邊的一根根標杆,一名新戰士發出疑問:“班長,這兩邊的標杆是干啥用的呀?”“那是救命的。”田海師說罷,給兩名戰士講起了那個記憶深處的故事。

最初的觀察哨,只是個用石頭壘起來的地窩子。開始常態觀察任務的時候正值隆冬,田海師作為第一批執行觀察任務的戰士,需要每天凌晨出發,冒著大雪,向“極限禁區”奮力前行。齊膝深的大雪根本看不見道路,所幸提前埋好的標杆為他們指示了方向,確保他們安全抵達。

后來,建哨命令下達,官兵們要把地窩子建成扎在前線的堅固堡壘。“在凍土上施工,有時一鎬下去也只是個白印子。”短短數月,憑著堅強意志和堅定信念,官兵們把觀察哨建成如今釘在邊防一線的“千裡眼”。正如官兵們所說:“作為堅守在祖國邊防一線的官兵,我們將繼續守護好萬家燈火。”

“一定要把習主席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強軍興軍的強大動力,牢記深情囑托,擔起強軍重任,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職責。要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到練兵備戰中,奔赴崗位、堅守哨位、建功戰位,用矢志強軍的實際行動再立新功。”官兵們發出錚錚誓言。

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北極哨所”官兵——

為了萬家團圓,選擇堅守

本報記者 劉博通

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北極哨所”戰士馬亮就早早起床,帶著入伍剛剛滿一年的潘俊楠爬上哨塔,開始了一天的執勤。

“北極哨所”位於黑龍江省漠河市,氣候惡劣、條件艱苦。9月底,這裡夜間的氣溫已經接近0攝氏度。到了冬天,室外最低氣溫甚至可以達到零下50多攝氏度。

北國的秋天已有些寒意。江面偶爾飛過水鳥,岸邊樹枝隨風而動……馬亮對哨所周邊情形早已十分熟悉,但他仍一絲不苟地關注著執勤區域的動態,時而拿起望遠鏡遠眺,時而查看視頻監控。

“班長,你想家嗎?”吃飯時,當潘俊楠問起,馬亮才記起這天是中秋佳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

“怎麼能不想呢?”馬亮往哨所南邊指了指,“想家時,我就往南邊看看,想到家人就在那邊,守國門也就是為他們守家門,就又充滿斗志了。”

夜晚,哨所的官兵們一起到院子裡賞月,望著高懸夜空的一輪明月,馬亮撥通了妻子的電話。馬亮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與家人團聚了。“部隊有任務,單位有需要,我必須得時刻准備上啊。”馬亮略帶愧疚地對妻子說。

想起年邁的父母和一人撐起一個家的妻子,年底面臨復轉的馬亮也曾有過猶豫,但一想到哨塔上“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幾個大字,他就覺得自己還離不開這裡,他要在這裡繼續奮斗下去。

“最偏最遠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誠。”在“北極哨所”,像馬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一代代哨所官兵牢記重托、不辱使命,扎實奮斗,不懈努力,用青春和熱血在北疆大地譜寫著連綿不絕的壯麗華章。

“在邊關哨所賞過月,才能懂得所處戰位的分量。”剛剛入伍滿一年的戰士張同林說。

“不用擔心,現在條件都很不錯啦。”每當媽媽問起部隊生活,戰士韋自強都這麼回答。“其實這裡很冷很艱苦,但如果因為艱苦就退縮,誰又來保衛我們的邊疆呢?”

一家不圓萬家圓,一人辛苦萬家甜。為了萬家團圓,他們選擇了堅守。“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戰友們一起守衛在祖國邊境線上,我們的家人才能夠幸福生活。我們的身后是祖國,我得盡好我的職責。”戰士胡春陽說。

新疆軍區斯姆哈納邊防連官兵——

忠誠寫在“西陲第一哨”

本報記者 李卓爾

新疆軍區斯姆哈納邊防連是祖國版圖最西端的邊防哨所,有“西陲第一哨”的美稱。這是每天送走祖國大地上最后一縷陽光的地方。

1962年,十幾名官兵牽著3峰駱駝,帶著一口鐵鍋來到這裡建哨設卡。“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的職責使命一刻也不能變!”半個多世紀以來,駐守在這裡的一代代邊防官兵傳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默默守護著祖國的西大門。

初秋的帕米爾高原,雪山耀目,秋草泛黃。雪山與藍天的交界處,一支巡邏隊伍正穿過紅柳林,蹚過刺骨的冰河水,向著海拔4200多米的冬古拉瑪山口前進。

隨著海拔升高,巡邏隊伍從濃濃秋色走進漫天大雪。剛剛走上新崗位的連長廖祥第一次來到這裡巡邏,為了不耽誤巡邏進程,他咬著牙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劇烈頭疼緊步向前。

穿過一條長長的山間小道,巡邏隊伍來到空無一人的“瀑布崖”,崖底強風扑面而來。“可別小看這裡的山風,吹得久了,輕則關節疼痛,重則臥床不起。”經驗豐富的四級軍士長黃正濤說。

風越來越大,雪越來越厚,坡越來越陡,路越來越崎嶇,不時有官兵摔倒。頂著大風,巡邏官兵爬至“瀑布崖”頂峰。戰士楊繼超一路上看到許多大小不一,刻畫有“中國”字樣的石頭。了解后他才得知,隻有登上山頂界碑的人,才有資格留下這樣的印記。第一次參加巡邏的他克服高原反應和惡劣天氣影響,堅持爬上頂峰,成功在巡邏路上留下一塊“中國”字樣的石頭。

“我們一定不會辜負人民的信任,不會辜負習主席的殷殷囑托!”在學習完習主席給“高原戍邊模范營”全體官兵的回信精神后,大家備受鼓舞。官兵庄嚴宣誓,誓用青春守護人民群眾、用生命捍衛國家主權,為祖國和人民站好崗、守好邊。

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

海防戰士的小小願望

本報記者 李龍伊

清晨的陽光,透過雲層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折射出瑰麗的色彩。幾朵雲兒從山巔旁的哨所飄過,喚醒了沉睡一夜的台山島。

交接哨完畢,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上等兵黃士桂推開哨所的窗戶。俯瞰小島,黃士桂感慨:“上島半年,這裡變化真大!”

曾經,淡水資源稀少困擾著連隊官兵。剛到島上時,黃士桂半個多月才洗了一次熱水澡。孤獨感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讓他一度感到很難適應島上的生活。

一次巡邏,改變了黃士桂的想法。新年過后第一次巡邏查灘,是守島16年的班長鐘錫釗帶隊。在島上的“英雄陣地”,鐘錫釗叫大家原地休息,緩緩講起了曾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在數十年前的一場激烈戰斗后,革命先烈長眠於此,這裡因此被命名為“英雄陣地”。

聽著戰斗故事,看著眼前斑駁粗糙的石壁,黃士桂心潮澎湃。

“不管缺衣少食還是停水斷電,連隊一茬茬官兵扎根在這,守護著祖國海防線。”鐘錫釗說:“島小志氣大,地遠心不偏!”

返回途中,在通往哨所的533級石階路上,黃士桂注意到,每一層台階都有名字鐫刻其上。原來,當初修建這條石階路時,老連長曾立下規矩:凡是對連隊有突出貢獻的官兵,都可以將名字刻在石階上。

“全能班長李志立、二等功臣張茂元、比武尖兵牛志遠……”看著石階上的一個個名字,他感到有一種力量讓他想要堅守在這裡,守好祖國。

如今,半年多過去,炊事班新式冷庫、封閉式陽光晒衣場、新型自供能拆裝式哨所陸續修建,官兵的生活正發生著喜人的變化。今年,在軍地多個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台山島終於打出深水井,徹底解決了困擾幾代守島官兵的“吃水難”問題。

作為新時代的守島官兵,黃士桂覺得,與前輩們相比,自己一點也不苦,甚至他還有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名字也刻在那533級的石階路上!(晏良、馮亞坤、張然、柳廣宇、周超、劉慎、沈曄、王浩權參與採寫)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