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他們用生命和青春守護著這片人類淨土——

氧氣吃不飽 高原精神飽

2021年08月17日09:1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氧氣吃不飽 高原精神飽

與外界完全失聯,與高寒缺氧斗爭,與野獸猛禽為鄰……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5萬平方公裡人跡罕至的區域內,這是管護員們經常面對的狀況。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設有9個檢查站,31名管護員負責管護、監測、巡山……這其中,有艱辛,有危險,更有付出和奉獻。30多年來,管護員用生命和青春守護著這片人類淨土。

步行4小時才找到帳篷休息

退休前,張會斌是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1988年大學畢業后,他進入剛成立5年的保護區工作,是保護區的“第一代”。

在科考活動中,張會斌將保護區的草木飛禽、山川走獸記於心間﹔他也曾直面非法盜獵者,和破壞環境的非法採金者對峙。

1990年初春,工作還不滿兩年的張會斌和同事進入保護區東部,調查非法採金人員的滯留情況。途中車輛陷在一條2米來寬、名叫“幸福泉”的溫泉小河裡,一動不動。

“零下35攝氏度的天氣,即便是溫泉,河水也冰冷刺骨,泡在水裡2個小時,皮肉早已失去了知覺,骨頭像被針扎一樣疼。可人越使勁,車陷得越深,我們7個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在大自然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張會斌說,“最后,我們棄車步行4小時,才找到一戶牧民的帳篷休息。”

“那個年代車輛和交通條件都很差,遇險是常有的事。”曾在保護區當司機的苑濤說。

2003年7月的一天,他和張會斌及另一名同事從依協克帕提中心管護站出發,前往秋爾卡卡檢查站送物資,車子壞在了半路。“張會斌留在原地看守物資,我和同事步行40多公裡去秋爾卡卡檢查站求援,從上午11點一直走到了第二天凌晨1點多,路上甚至可以望見狼綠瑩瑩的眼睛。”苑濤說。

苑濤夜行求援的經歷,被同事們“演繹”成20歲的苑濤到了秋爾卡卡后,抱著同事哭得像個孩子。“哭是沒有的事,害怕、腿軟是肯定的。”苑濤笑著說。

“人總要有些精神,才能干成事。”張會斌說,“氧氣吃不飽,高原精神飽,守護保護區,需要的就是苦干不苦熬的精神!”

扎根高原 獨享清寂

2015年大學畢業后,地裡木拉提·帕哈爾提來到保護區工作。說起當年對工作的設想,他笑著說:“我是學動物科學的,就想著保護區裡動物多,能天天看到它們還是蠻開心的。”

第一次前往玉素甫阿勒克檢查站駐守,地裡木拉提面對的是空曠無人的山野、孤零零的檢查站,連自己在內隻有3個管護員,唯獨沒有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這一個月的日子我咋熬下去呢?”地裡木拉提想,工作之余讀書、聊天、看風景……一個月時間應該不難過。

“整整一個月,該說的話都說完了,能看的書也翻完了,門口幾座山的形狀我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好容易盼到可以換班下山,結果人手不夠,我又多待了13天。”地裡木拉提苦笑著告訴記者。

第二次上山,地裡木拉提帶上了英語復習資料,准備復習考研,因為他“覺得這份工作實在堅持不了”。結果,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了現在。“我覺得這裡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同事們已經堅守了很多年,我不能當逃兵。”地裡木拉提說。

“保護區工作的艱苦可以承受,唯有‘寂寞’難忍啊!”玉素甫阿勒克檢查站站長張聖發說。2010年7月,張聖發獨自一人在阿塔提罕河山口檢查站駐守時,突然遭遇洪水和泥石流。“趁著洪水停歇,我抓緊時間挖土壘土梁子,保護檢查站不被洪水侵襲。晚上還得防著狼啊、棕熊等野生動物過來‘串門’,根本睡不安穩。”張聖發說,“那半個月怕是這輩子最難忘的記憶了。”

24歲的齊斌,今年7月剛到103橋頭檢查站工作。“在保護區,別說網絡,用電都要靠柴油或者太陽能發電,基本告別了現代生活。”齊斌笑著說,“工作之余我開始學習攝影,保護區風景這麼好,我要把它們記錄下來。”

“從2006年到現在,我們先后招了12名大學生,陸續有人離開,也有人耐得住寂寞留下來,他們是保護區未來的骨干力量。”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科長趙旭東說。

科技助力 加強巡護

“今年我們開始用無人機巡山,發現可疑人員蹤跡,可以有目標地追蹤。”趙旭東說。7月18日,保護區執法小分隊在黑山路路口發現可疑車輛的車轍,便立即用無人機搜索目標,最終抓獲兩批非法開採沙金人員。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用於“加持”保護區的工作和生活,從最早的座機衛星電話到現在的手持式,信號質量越來越好,3個管護中心站也有了衛星電視信號接收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所有的中心站都安裝了淨水器,不用再喝苦咸水。”張聖發說。

2011年,保護區在東、西端主要路口布設了無線監控,監控來往車輛﹔在距離依協克帕提管護中心站20公裡的“鳥島”上也安裝了無線監控,用於觀測鳥類的活動。“所有無線監控的信號,都可傳輸到局裡的無線監控室,以便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張聖發說。

2018年開始,科研人員將30多台紅外相機“隱藏”在保護區全域的若干個監測點。“我們用紅外相機陸續拍到了雪豹覓食,標記、巡視領地,黑頸鶴‘夫婦’為孵化雛鳥‘各司其職’等精彩畫面,這些珍貴的資料,依靠原始手段是很難得到的。”該保護區管理局高原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室監測員徐俊泉說。

不憚風霜苦與辛,唯信山川不負人。保護區成立3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守護人餐風沐雨,與山水鳥獸為友,和高原沙山作伴,用信念和堅守成就了阿爾金山的和諧大美。(黃凌燕 趙梅 王琦銘 聶寧)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