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一點三萬億斤以上

抓好春耕春管 夯實豐收基礎

本報記者  朱  雋  王  浩  常  欽
2021年04月22日11: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谷雨時節,東風吹暖,雨潤新苗,春播春管進入關鍵時期。

當前,東北地區進入春耕階段,華北地區小麥拔節孕穗,南方地區早稻進入插秧高峰,全國已由南向北進入春耕大忙時節。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春播糧食播種過兩成,進度快於去年同期。其中,早稻栽插過七成,春玉米播種過一成。全國冬小麥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300多萬畝,大部分麥田墒情適宜,小麥長勢好於常年,奪取夏糧豐收有基礎。

不誤農時推進春耕春播,各地趁晴好、抓田管,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糧食豐收打牢基礎,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產得出、供得上

洞庭湖畔,春耕正忙。

一汪汪水田裡,插秧機緊張作業。“天不亮,村民們就開著農機下田,3000多畝早稻插秧進度已過半,比往年快不少。”湖南省岳陽縣潤升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說。

“種雙季稻,關鍵要踩准點、搶時間。早稻下田早,晚稻才能趕上趟。一開春,整地、備農資、育秧,一下都沒閑著。”董敏芳說。

江西省都昌縣蔡嶺鎮楊灣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機插現場,同樣一派繁忙。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被齊整整地移栽到田裡。“集中育秧出苗齊壯,便於機械化插秧,一天就能插100多畝。”種糧大戶石和慶說,“我今年種了3000多畝早稻,比去年擴大了200畝!”

春耕抓得緊,播種面積穩。從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調度情況看,湖南春耕生產總體進展順利,今年市縣共安排糧食播種計劃7133萬畝,其中早稻1820萬畝。江西省緊緊圍繞雙季稻這個關鍵,確保早稻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雙季稻面積穩定在3700萬畝以上。截至4月15日,江西已播栽到田1599.9萬畝,完成87.4%。河南省小麥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較上年略有增加。

實現全年糧食豐收,必須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介紹,今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穩中有增,各地早動手、早准備,將種植任務細化分解,把責任落實到縣到鄉,全年糧食生產開局良好。

140馬力的拖拉機馳騁而過,一道道整齊的田壟留在身后。

“輪作補貼每畝150元、黑土地保護項目補貼每畝90元。”在黑龍江省綏棱縣,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峰正帶領社員忙著整地。他說,“有了好政策,種地有底氣。今年合作社計劃種7000多畝玉米、7200畝大豆,再來250畝水稻。”

政策保障有力,種糧意願更足。今年中央進一步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籼稻、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分別提高1分錢。農業農村部整合落實240億元資金支持糧食生產,比上年增加近60億元。

各地也下大力氣支持糧食生產。黑龍江省下達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對集中浸種催芽農民和經營主體給予每斤0.5元補貼。江西省首次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於穩定糧食生產的通知﹔省級下達支農穩糧資金55.03億元,確保早稻生產政策落實落地。

“現在是小麥產量形成關鍵時期,統防統治搞得好,一畝多打200斤小麥沒問題。”4月18日起,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統一實施飛機噴藥防治小麥病虫害作業,這讓豆門鄉種糧大戶王華中心中有底。

技術跟得上,防災不鬆勁。劉莉華說,農業農村部及早制定防災減災預案,組織開展“虫口奪糧”保豐收行動,落實小麥條鏽病、赤霉病防控措施,加密布設草地貪夜蛾“四帶”防線,確保實現抗災奪豐收。

調品種、調結構,讓優質特色唱主角

這段時間,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區五豐農機種植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永昌天天往地裡跑。“麥種好分蘖多,今年苗情不賴,收成肯定差不了!”王永昌邊觀察小麥長勢邊說。

優質專用麥是王永昌種糧增收的底氣。“俺種了1000多畝小麥,全部是優質強筋的‘藁優5766’。”他說,“強筋麥是面粉廠、食品加工企業的‘香餑餑’,一公斤能比普通小麥多賣0.2元以上,一畝就能增收100多元。”

如今在藁城,3.08萬畝強筋麥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強筋麥品種種植面積達45萬畝,普及率超過90%。115億元的年產值,讓強筋麥成為農民增收的“黃金麥”。

在牛春林的家庭農場裡,一棚兩用,一田雙收。“插完秧就要備鴨雛。”牛春林說,“讓香米飄香全國,得先選良種,我們種的是‘綏粳4號’這些受市場歡迎的品種。再加上稻鴨共生,綠色種植,一畝地能多收400多元。”

優質特色糧唱主角,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高漲。河北省武邑縣韓庄鎮賈史庄村引導農民種植抗旱農作物。“油菜和小米耐旱耐瘠薄,一季油菜、一季小米,村裡長出了新產業。”賈史庄村農村經濟合作社負責人李曉泉說。

為了讓新產業長大,綠色生產方式不斷配套。李曉泉說,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節約了用水,一舉多得。“村合作社生產的‘幫富’牌小米剛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証,咱們這腰包還能更鼓。”

在春耕一線,各地著力調優結構,不僅要產得出,更要產得優。江西省建設稻米全產業鏈,以稻米區域公用品牌為抓手,擴大優質稻訂單種植規模,提升單產水平。河南省優質專用小麥播種面積達1533萬畝,較上年增加183萬畝,佔全省小麥的18%。河北省分區域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集中力量打造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谷子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從全國看,穩口糧,穩大豆,增玉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東北、黃淮海等地區將增加玉米面積1000萬畝以上。力爭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1.4億畝。在長江流域推行稻油、稻稻油的種植模式,鞏固雙季稻面積的同時,大力發展冬油菜,提升油料供給保障能力。

新技術、新服務,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王專家,太感謝您了,要不我家麥子的條鏽病非得擴散不可。”說這話的是河南省淮濱縣王家崗鄉武村村民符武道。

從撥通專家電話,到縣植保團隊的5架植保無人機完成小麥病虫防治,前后不過幾小時。這歸功於淮濱縣植保快速反應新模式。“縣裡成立由高級農藝師、農藝師、飛防手組成的技術團隊,做好小麥病虫害統防統治工作,為全縣的小麥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淮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玉發說。

圍繞小麥田間管理,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成立18個專家指導組,開展全程技術指導服務。開春以來,專家組赴各地調查小麥苗情和病虫草害發生動態,重點指導做好條鏽病、赤霉病、倒春寒防控。

春耕大忙,越來越多的農民面朝屏幕背靠雲,利用手機學技術。

“前幾天溫度低,啥時候育秧?”“育秧棚裡咋樣升溫?”正是育秧關鍵時期,“雲智上”軟件上,農民和專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牛春林說,“秧好一半禾,在專家指導下,我們早浸種、搶積溫,不誤農時。”

在黑龍江,在線指導等服務形式助力春耕春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3萬名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網絡培訓服務。

放眼全國,農業農村部在300多個縣市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整建制示范,集成組裝推廣60套區域性技術模式,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新農機在田間地頭涌現,農民挑上“金扁擔”。“80多台套大農機,把1萬多畝地的耕種收全包了,人海戰術變成了機器下田,省工又省錢。”看著一排排擦拭得锃亮的農機,劉峰樂得合不攏嘴。

細數合作社的“大鐵牛”,劉峰說,“精量播種機,一口氣可以播11壟,出現漏籽,立馬報警。拖拉機上安裝北斗導航儀和電控方向盤,衛星‘牽’著走,實現了無人駕駛。”

如今,無人機飛防、無人駕駛耕地、物聯網監測墒情……一系列先進農機應用在廣袤田野。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主導的新階段,各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

“我們合作社就像是水稻‘超市’,農民可按需挑選產品和服務。”董敏芳介紹,合作社服務周邊100公裡范圍以內的上萬畝水稻種植,提供育秧、機耕、飛防、收割等一條龍服務,建立了產加銷的緊密利益鏈條。

越來越多的機械化設備成為春耕生力軍。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在黑龍江,截至目前簽訂全程托管服務合同面積達到1414萬畝,佔全省計劃任務面積的70.7%,越來越多的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生產的快車。

不負好春光,各地奏響春耕進行曲,按下生產快進鍵,努力為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2日 01 版)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