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扶貧路 砥礪奮進新醫人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2020年12月04日12:28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櫛風沐雨扶貧路 砥礪奮進新醫人

(左一)新醫大一附院駐墨玉縣扎瓦鎮巴夏克其村“訪惠聚”工作隊幫助該村發展小產業助村民脫貧(攝於6月21日)。(左二)新醫大一附院駐墨玉縣扎瓦鎮鐵熱克阿依拉村“訪惠聚”工作隊幫助村民收麥子(攝於6月14日)。(右二)新醫大一附院派駐阿合奇縣人民醫院幫扶團隊合影(攝於6月21日)。(右一)新醫大一附院派駐墨玉縣人民醫院醫生與鄉鎮衛生院協作進行遠程診療(攝於6月21日)。

新醫大一附院胸外科骨干醫師宗亮(左二)帶領莎車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手術(攝於6月18日)。

2020年11月14日,莎車、墨玉等新疆最后10個未脫貧縣“摘帽”。貧有百樣,困有千種,但因病致貧卻是困中困、難中難。身體健康是各族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堅強保障和最后底線。

近年來,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部署,充分利用大型公立醫院的行業優勢,以健康扶貧為主要切入點,圍繞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持續深入派駐2支“訪惠聚”駐村工作隊、3支對口幫扶團隊托管深度貧困縣醫院,讓健康扶貧精准落地,從源頭上斬斷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病根”,為各族群眾無病無憂奔小康貢獻了一支有力的“健康力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新醫大一附院負責人表示,醫院將繼續打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組合拳”,強化精准舉措,讓群眾在小康路上“走得穩,走得快”。

精准幫扶 找到脫貧良方

如何確保村民如期脫貧,如何精准為脫貧“找准症”“把准脈”,開對“藥方”拔“窮根”?新醫大一附院駐墨玉縣扎瓦鎮巴夏克其村和鐵熱克阿依拉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個個“醫術”精湛,他們找“病根”、挖“病灶”,為村裡開出一張張脫貧“藥方”。“劉書記,我剛從烏魯木齊復查完回來,我的身體恢復得很好!”4月3日,巴夏克其村村民薩伊普妮薩罕·麥提托合提一見到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劉波,就迫不及待地與他分享自己的好消息。

巴夏克其村是新醫大一附院對口幫扶村,薩伊普妮薩罕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的愛人沒有勞動能力,兒子還在上學。去年10月,作為家裡唯一勞動力的她,在全民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患有宮頸癌,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工作隊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告知她,貧困戶可享受“綠色通道”就醫、“先診療后付費”和大病保險等政策,並幫她辦理了轉院証,使她順利住進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治療。治療費用10萬余元,薩伊普妮薩罕隻掏了3000元,報銷比例高達95%以上。當時,巴夏克其村還是深度貧困村,村裡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患病者等特殊貧困人口多。今年3月,該村集中力量對全村老年人、殘疾人、大病患者等群體進行了摸排梳理,詳細歸類登記、完善更新台賬,對享受社會保障政策的人員實行動態管理、精准識別。“生了這麼大的病,花這麼少錢,真得感謝黨的好政策!”病愈后的薩伊普妮薩罕在脫貧路上邁開了大步子……

巴夏克其村村民努爾敦·乎皮丁家的10個馕坑每天早晨都熱氣騰騰,他家的玉米馕供不應求,已經成了一張當地“金招牌”。在工作隊的幫助下,他早已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奮斗出來的幸福最甜蜜。”他開心地說。

如今,村裡原有的磨面坊和木材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小作坊都已完成了升級改造,形成一片小產業群,百余名貧困人員從中受益。村裡的扶貧項目“創業巴扎”也已在6月初建好,餐廳、百貨商店、蔬菜店都已“入駐”,村民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鐵熱克阿依拉村村民阿卜杜米吉提·塔力普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10歲的長女患有多種疾病,長期求醫治病花去家中所有積蓄。由於孩子需有專人照顧,這個家很難有穩定收入來源。包戶干部劉維為他積極對接並申報了民政部門的“明天計劃”資助,並以最快速度幫助其做好准備,阿卜杜米吉提帶著女兒在國慶節前順利登上了前往烏魯木齊看病就醫的火車。

“要是沒有工作隊,哪有孩子的今天,我要說的就是謝謝,謝謝你們!”在順利並免費完成女兒的手術后,阿卜杜米吉提眼含熱淚說出了肺腑之言。

這支駐村工作隊在工作中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推行“黨支部+扶貧產業+轉移就業+貧困戶”精准脫貧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強化村“兩委”班子理論水平,與村干部開展“一對一”幫扶,給村裡留下了一支素質過硬、作風頑強、思想向上的干部隊伍,在順利完成脫貧任務后,又拉響鄉村振興致富奔小康的號角。

“我要成為村民堅實的后盾,為村民帶來穩穩的幸福。”新醫大一附院駐鐵熱克阿依拉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崔巍說,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接下來還要繼續當好致富路上的帶頭人,為村民多多尋找致富奔小康的好“藥方”,使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擴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我們有信心通過發展產業振興道路,帶領村民發展致富,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增加村民的幸福感。”他說。

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

因病致貧是“兩不愁三保障”最難的保障,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之一。新醫大一附院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按照自治區黨委三級醫院全面對口組團式托管幫扶深度貧困縣醫院部署,全面落實縣醫院能力建設,開展“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需求迫切的看病就醫問題,使基層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

——打基礎,讓醫療服務更全面。

縣級醫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樞紐,我區縣級醫院覆蓋了全區70%的人口。提升深度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是健康扶貧的重點工作。

新醫大一附院派出管理團隊入駐墨玉縣人民醫院、派駐對口幫扶團隊幫扶莎車縣人民醫院和阿合奇縣人民醫院后,管理團隊分析研究出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疾病譜,新設科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等。同時聯合對口幫扶團隊,幫助縣醫院加強針對當地疾病譜的臨床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升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急診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急危重症的診療能力,使縣級醫院的救治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家門口就能化療,不用再跑遠路了,真是解決了大問題。”墨玉縣喀爾賽鎮農民果海爾妮薩罕·麥麥提敏說。去年6月她在烏魯木齊查出患惡性乳腺癌,做了手術后回當地定期化療成了難題。當她正在為高昂的醫療費和遠距離診療犯愁時,好消息傳來了:墨玉縣醫院成立了腫瘤科。

“以前縣上腫瘤患者轉院率為33%,現在這部分人基本留下來了。”墨玉縣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阿布都海拜爾·吉力力說,在新醫大一附院的托管下,2019年10月,該院成立了腫瘤科。在幫扶專家的指導下,目前藥物化療已經進行了1000多例,且藥物調整做到了精准化。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崇山峻嶺的高原地區,多年來因地理環境、醫療條件等原因導致百姓就醫不便。現如今,新醫大一附院對口幫扶后,每半年派出一批醫護工作者,因地制宜幫助當地建設重點學科、培養人才隊伍、提升診療技術,方便群眾就近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大病不出縣”的新就醫模式改寫了當地的歷史。新醫大一附院醫務部感染管理科的王鵬派駐阿合奇縣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打通縣—鄉—村三級就醫模式”成為他解決基層百姓就醫難的重點方向。

下鄉免費義診,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逐一走訪村民,把地方性傳染病防治落實到個人﹔搭建遠程平台,通過遠程會診提高鄉鎮衛生院的診療水平﹔開展全民健康體檢,及時篩查慢性病為居民提供保障……一樁樁、一件件醫療惠民舉措的有效落實,讓阿合奇縣域內4.6萬余居民感受到“看病不再遠,治病不再難”。“自2018年4月起,該院共派出5支托管團隊,合計25人次,醫療隊專業涵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中醫針灸科、影像、B超、口腔科等,在選派人員專業方向方面,加強了中醫針灸等特色專業、影像CT專業及骨科、神經外科專業,不斷提高當地常見病的診療水平,讓當地群眾真正受益。

——強技術,讓醫療隊伍更優秀。

“在三級醫院專家的持續指導下,我院婦科團隊的診療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就診者也越來越多。”莎車縣人民醫院婦科主任海尼古麗·玉素蒲說,三級醫院的專家團隊通過坐診帶教、定期教學查房、業務課程培訓,制定完善工作流程等,幫助一個個科室強起來,人才梯隊建起來。

基層醫院人才引進難是不可回避的現實,為此,新醫大一附院派駐莎車縣人民醫院院長馬學先積極推進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他緊緊圍繞“人才強院、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推進形成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良好環境。不到一年的時間,通過線上與現場招聘引進各類人才近200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醫院人才短缺的問題。因醫院良好的用人環境及口碑,慕名而來的各級各類人才越來越多,其中有多名是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甚至還有人具備學科帶頭人的資格,為醫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穩定了隊伍,留住了人才,關鍵是如何用好人才,特別是發揮好各支援專家的作用。馬學先始終加強對口幫扶干部管理服務,切實做到“工作有安排、管理有辦法、生活有保障”。同時通過“醫院搭平台、科室結對子、醫生交朋友”的方式,搭建起對口幫扶醫院之間交流的平台、科室之間互通的橋梁和醫生之間結對的載體。

馬學先充分發揮了專家們的傳幫帶作用,致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做好“五個一”,即:重點幫扶一個專科、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制定幫帶培養計劃,明確每位幫帶老師至少幫帶一名徒弟,強化醫、教、研相協同,廣泛開展臨床教學、學術講座、技術培訓、教學查房、手術帶教相結合。根據對口幫扶的特點,相互借鑒,定期召開座談會,讓好的做法以經驗交流的方式進行推廣,形成幫扶工作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2020年8月28日,莎車縣人民醫院上榜2019屆中國醫院競爭力“縣級醫院500強”,位列新疆縣級醫院首位。

科室從無到有、能力從弱到強、環境從差到優、遠程醫療從有到精,幫扶“造血”顯成效。在新醫大一附院托管下,診療技術薄弱的縣級醫院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著變化。

——抓管理,讓醫院發展更長遠。

醫院和臨床科室的長遠發展,規范管理是重點。新醫大一附院優選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雙突出的醫療業務骨干派駐縣級醫院,實施“管理+醫療”的對口幫扶模式,成效明顯。

2017年10月,承擔著縣域60萬各族群眾預防、保健、醫療、公共突發事件救治工作的墨玉縣人民醫院由新醫大一附院全面托管,新醫大一附院選派5人組成管理團隊,擔任醫院院長及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同時常年選派5名臨床專家作為“萬名醫師下鄉成員”幫扶臨床科室,將“健康醫療”與“精准扶貧”有效結合,全面提升縣醫院的管理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及服務能力,從根本上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之“痛”。

2019年,新醫大一附院派出醫院醫務部主任羅坤前往墨玉縣人民醫院擔任院長,借鑒“娘家”的成功經驗和上一輪管理團隊好的做法,他和團隊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從改善就診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入手,解決了醫院在運行中存在的一個個問題,啃下了阻礙醫院健康發展的一個個“硬骨頭”,逐步扭轉了醫院管理水平和診療質量不高的局面,醫院目前發展態勢良好,在當地群眾中口碑越來越好。

經過全面托管,墨玉縣人民醫院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現代化醫院建設初見成效,醫療業務量穩步增長,專科能力建設持續提升,人才結構日趨優化,醫療服務能力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保障。

訂“健康套餐” 為基層強筋壯骨

“托管式”“組團式”幫扶活動通過專家腳下的泥土,詮釋了黨和政府的民生情懷,為當地帶去了“不走的專家”。與此同時,新醫大一附院緊盯讓各族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通過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培養一支留得住的醫療隊伍,完善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長效機制的“健康套餐”,為貧困人口提供“健康保單”。

2019年9月,以墨玉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的縣域醫共體正式組建,醫共體成員單位實行人事、財務、業務、藥品(耗材)、信息、績效“六統一”管理,建立了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分工協作、高效運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6個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定期召開推進會,就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座談交流、調研。墨玉縣人民醫院還制定了科室主任包聯鄉鎮衛生院指導方案,遴選16名中層領導擔任16個鄉鎮衛生院包聯主任,圍繞全民健康工作和各項醫療業務,各包聯主任每周下鄉做一次業務指導,每月舉辦兩場學術講座。此外,每個鄉鎮衛生院的包聯主任重點“傳幫帶”2至3人,培養合格后能夠獨立開展工作並協助健康扶貧工作和醫共體工作,切實提高了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

為了提升各鄉鎮衛生院村醫的個人素質和業務能力,墨玉縣人民醫院制定了鄉鎮衛生院業務培訓計劃,派出醫務科、護理部、院感辦骨干有針對性地開辦業務培訓班,提高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素質、規范醫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更好地服務於各族群眾的健康。

7月8日12時,新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羅東輝如約連線了墨玉縣人民醫院醫生團隊,兩地醫生“面對面”討論分析,在“雲端”為該縣一位62歲的腦梗患者進行會診。疫情期間,該院還將遠程會診平台接入發熱門診,讓專家為基層患者在線分析病情、制定診療方案,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雲超聲”“雲閱片”“雲診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新醫大一附院不斷探索“雲醫療”模式,破除醫院“圍牆式服務”,讓患者隔屏便能享受醫療服務。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雲醫療”加速發展,有效緩解了線下診療壓力,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受到患者好評。

新醫大一附院2008年4月啟動遠程醫療服務,如今作為自治區遠程醫療分中心、新疆醫科大學遠程醫學中心,已經搭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網,將“雲觸角”延伸覆蓋至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基層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新醫大一附院幫扶團隊還依據當地健康扶貧特點,選擇一批大病如先心病、白內障等制定診療方案,控制治療費用,在治愈疾病的同時減輕患者負擔﹔對部分家庭特別是貧困患者,給予費用減免或爭取各類基金支持,盡可能讓更多患者接受治療﹔開展健康篩查,不定期組織專家團到偏遠地區開展巡回義診、健康教育、送醫送藥活動。通過篩查,實現對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急危重症。健康宣教也提高了貧困地區群眾的健康知識水平和防病御病能力。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是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的重要保障。對大型公立醫院而言,實施健康扶貧既責無旁貸,又任務艱巨,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注重精准性、持續性、協調性和多元化。”新醫大一附院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健康扶貧成效,推進健康扶貧與深化醫改和健康新疆行動深度融合,實現工作重心由補齊短板、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向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夯實鄉村振興健康基礎轉變、實現工作機制由集中攻堅向常態推進轉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健康扶貧這個基礎,久久為功、持續發力、精准施策,為各族群眾無病無憂奔小康貢獻力量。(簡潔 石慧 劉雋)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