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中央統籌、行業主推、地方主抓

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實現雙贏(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常  欽
2020年12月02日10: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林草局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建立了中央統籌、行業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態扶貧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在12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了生態扶貧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林業草業施業區、生態重要區域和脆弱區域、深度貧困地區高度耦合,既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林草建設的主陣地。

生態護林員政策受到地方和老百姓歡迎,實施效果顯著。2016年,國家林草局會同財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在中西部22個省份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110.2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新增林草資源管護面積近9億畝,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雙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說,生態護林員最大優勢是能夠“一人護林、全家脫貧”。下一步,將把生態護林員作為落實林長制的重要舉措,明確生態護林員的管護責任,落實好管護邊界。持續加大對生態護林員服務保障水平,從2016年到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護林員資金201億元。連續5年制定了管理辦法,還將在管護責任、管護任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等方面加強精細化、信息化管理。護林員除了護林看草以外,還要積極參與鄉村治理。

據介紹,接下來將保持政策的延續穩定。通過開展生態補償、國土綠化和生態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的政策理論評價研究,出台鞏固生態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

林草資金、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

在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任務和資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個省份傾斜。中西部22個省份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國家林草局將林草資金、項目、政策集中向“三區三州”地區投入。“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三區三州”中央林草資金555.6億元,加強深度貧困區域造林綠化工作。

在“三區三州”,重點加強了合作造林模式推廣,把貧困戶吸引進來,參與荒山綠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護等工作,讓貧困群眾通過參與家鄉的生態保護修復,增加收入。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退耕還林恢復生態以后在林下發展草果業,老百姓通過在林下種植草果增加了收入。據測算,怒江貧困人口50%的收入來自於林業。

促進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產業體系

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大力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竹藤、種苗花卉等生態產業,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帶動16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比如油茶產業,全國油茶種植面積6800萬畝,茶油產量達62.7萬噸,產值1160億元,帶動近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這幾年森林旅游發展迅速,在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言人、宣傳中心主任黃採藝說,“十三五”期間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60億人次,平均每年游客量15億人次。2019年開展了貧困地區森林旅游扶貧成效潛力評估和發展策略專項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通過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6.5萬戶,147.5萬人,受益人數佔貧困人口的9%,年戶均增收5500元。

促進產業興旺。李春良說,將圍繞擴規模、豐品種、調結構、降成本、提質量、拓市場來充分挖掘林草產業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優化調整林草生態產業布局,提高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脫貧地區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續的生態產業體系,將脫貧人口嵌入一二三產業鏈條,助力更多貧困人口長效增收。

“十四五”期間,國家林草局將加快生態扶貧政策向長效穩定增收政策轉變、生態扶貧行動向綠色減貧行動轉變,加快鄉村綠化美化步伐,加快生態產業提質增效,打造鄉村綠色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培養技術林農。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2 版)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