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天山潮涌氣象新——新疆經濟發展動能強勁活力充沛

2020年09月22日10: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04 版)

“新疆真是個好地方,金秋美景看不完!”來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玲望著蔚藍的賽裡木湖,連連贊嘆。

新疆旅游市場從2014年接待游客不足5000萬人次,到2019年突破2億人次。僅今年就新增旅游民宿1795家、床位2.85萬張。

天山南北好風光,旅游市場火爆只是新疆經濟發展的一個例証。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攜手奮斗,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中歐班列日夜穿梭,發展動能不斷釋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呈現在新疆各族群眾燦爛的笑臉上。

推動產業升級,改善基礎設施

一路行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戈壁灘上,幾座數十米高的鑽井井架矗立在戈壁中央。

“克拉瑪依因油而生,是年輕的老油田。”新疆油田公司開發公司黨委書記劉衛東解釋,說“老”,因為它是新中國成立后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說“年輕”,是因為油田原油產量連續18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產能充沛。

劉衛東已在克拉瑪依工作30多年,是油田發展的見証者:上世紀80年代,油田巡井全靠人工,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積雪沒過膝蓋,巡檢員每兩個小時巡查一次。“現在完全智能化,對著屏幕,鑽井壓力等參數一目了然!”劉衛東指著密布在管道上的傳感設備介紹。

在新疆,產業升級動能如這座智能油田一樣汩汩不息,持續增強。2014年以來,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2019年達到13597億元﹔今年1至7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增速保持在中高速增長區間,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擴大開放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前8個月,新疆鐵路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兩個口岸站進出境中歐班列數量增多,過貨量達1410萬余噸,同比增長明顯。中歐班列日夜穿梭,已經成為密切聯系中亞、歐洲貿易的紐帶。

今年7月21日20時,2003次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站開出,開往波蘭馬拉舍維奇。這標志著由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突破1.4萬列。“通關24小時不斷檔、365天不停歇。”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杰說,出口班列最快20分鐘內即可辦結轉關核銷手續。如今的阿拉山口中歐班列日均通行15列,同比增長50%,成為全國開行數量最多的口岸。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全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持續改善的基礎設施,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今年,新疆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穩步攀升,截至6月底,共有各類市場主體(含兵團)197.7萬戶,較上年同期增長12.8%。

“葡萄干價格透明公開,不用採購商討價還價!”在新疆果業鄯善農產品交易中心,鄯善縣艾斯力汗都村村民阿不都熱合曼·阿不都依木指著大數據可視化平台上滾動的數據介紹,“合作社收購的葡萄干都來這裡銷售。今年已經賣了150多噸。”

交易中心集葡萄干交易結算、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農產品加工等服務於一體。經過初檢的葡萄干運送到標准化生產車間,清洗、精選、包裝、入庫直至銷往全國。“疫情防控期間,中心推出不見面對接,錯季銷售和均衡供應,幫助合作社渡過了難關。”阿不都熱合曼說。目前中心累計銷售葡萄干超7200噸,銷售額超7900萬元。

找對發展路子,腰包越來越鼓

走進和田地區於田縣蘭干鄉玉吉米力克阿爾喀村的致富帶頭人艾尼瓦爾·買買提明家,院子裡核桃樹長勢喜人,樹下的一群白鵝正歡快嬉戲著。

“光是賣鵝蛋和鵝去年一年純收入就有4萬元,年底還能給20戶入股的村民分紅,帶動了3個貧困戶就業。”艾尼瓦爾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林下養殖,還能讓核桃樹長得更好。”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為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去年,於田縣引進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打造從養殖到肉食加工的產業鏈,大力發展鵝產業。下一步將通過深加工及品牌打造,讓鵝產品有更高的附加值。

在新疆各地,不光有了“新錢袋”,傳統技藝也變成脫貧“神器”。小馕餅長成大產業,近年來,馕產業在天山南北加快發展、遍地開花……截至2019年底,全區已有5萬余戶通過打馕脫貧致富。

“干了一年多了,一個月工資4200元。”揉面團、揪劑子、擀馕餅……去年,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巴仁鎮葉樂坎科其克村貧困戶吾甫爾江·卡斯木打了個“翻身仗”,靠著一身打馕的手藝摘掉了貧困帽。

“土馕坑、小作坊被整齊劃一的集中生產車間取代,更加干淨衛生,產品質量也更好把控。”伽師縣副縣長龐雪琴介紹,在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馕文化產業園裡,已開發奶酥馕、玫瑰花醬馕等120多個品種,日均生產能力達50萬個馕,日均銷售量可達30萬個,產業園安置就業1200人,其中貧困戶有696人。

手機就是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在新疆各地,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借助電商、直播帶貨等,把特色農產品賣得更遠,扶貧產品銷售找到了新出路。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夸……”手機鏡頭前,“95后”創業青年艾貝都拉·吾木爾表達流暢,表情生動,向直播間的觀眾推銷自家瓜果。在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艾貝都拉小有名氣——他在短視頻平台上有數十萬粉絲,幫助周圍農牧民線上銷售瓜果。

“不僅種得好,還要賣得好。”艾貝都拉說,很多人知道新疆水果好,可大多數沒見過葡萄地,也不知道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眼見為實!直播把鏡頭對准葡萄地,消費者訂單量跟著漲了上來。現在,艾貝都拉所在的歐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10多名員工,職業主播就有6名。“今年營業額目標是1500萬元!”艾貝都拉說,有信心完成目標,帶動更多鄉親們增收致富!

既安居又樂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灶台上茶壺蒸騰出水汽,房間裡充盈著奶茶香。吾熱孜汗·阿不都熱阿合曼起身走向廚房,拎著茶壺往白瓷碗裡倒茶,小兒子在隔壁房間裡寫著作業。

而2016年7月之前,她一家8口人還擠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一處6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裡,過著放牧生活。“遮不住雨雪,擋不了大風。”易地扶貧搬遷讓吾熱孜汗看到了希望。850余戶、3300多名農牧民搬遷入住集中安置點,她順利住進了和平社區。

“搬得出”是第一步,還要“穩得住”“能致富”。在幫助搬遷群眾挪窮窩、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當地積極吸引企業入駐,鼓勵村民就近就地就業。吾熱孜汗在鎮上的幼兒園當保育員,丈夫在附近務工,加上土地流轉費用,一家人一年收入能有6.6萬多元。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4年至2019年,新疆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解決67.5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結束了農村貧困人口住危房的歷史。

走進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托裡鎮烏蘭旦達蓋村,整齊的房屋、筆直的馬路映入眼帘。盡管與沙漠毗鄰,但850畝的防護林擋住了風沙,村庄充滿生機,廣場上擺放著各種健身器材,村民休閑娛樂,孩子玩耍嬉鬧……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房屋倒塌、滿是泥濘的樣子。

2017年8月9日,精河縣發生地震,地處震中的烏蘭旦達蓋村受損嚴重。“地震發生后,干部群眾眾志成城,在不到80天的時間裡,完成了210戶、1.68萬平方米災后重建房建設工作。”村第一書記巴特道爾基說。

村民吉·乃德曼就是其中一戶。走進他的新庭院,前院種植了蔬菜、葡萄,后院種植著果樹,三室兩廳的新房裡,水沖式廁所、熱水器等設施齊全。“住上安居房,還得加油干!”吉·乃德曼說,他家種了50多畝棉花,純收入5萬多元,還養了30隻羊,能增收1.5萬元。

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51團6連職工伊力亞斯·阿布來提招呼兩位鄰居進了自家客廳,靠牆擺著的是一台襪子縫制設備。設備是市工業園的一家制襪企業免費提供的,企業將半成品送到家裡,她們在家勞動,足不出戶就能賺錢。

樂業才能安居。伊力亞斯家位於該連的集中連片安置區,49套整齊劃一的房子坐落於道路兩旁,家家戶戶都有庭院,門口還有一小塊菜園。利用當地政策支持,她將客廳改造成家庭作坊。“住得舒服多了,最關鍵的是有了賺錢機會,一台機器就能解決3個人就業。”

兵團第十四師皮山農場的無花果種植基地裡,果子挂滿枝頭,等待採摘上市。大棚內,貧困戶海日古麗·麥麥提和工友們正忙碌著。她是包裝組成員,每個月有2500多元的收入。“隻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端牢飯碗,日子越過越紅火!”海日古麗說,下一步,她打算多跟技術員學習果樹種植管理,爭取成為技術骨干。(本報記者常欽、李亞楠、楊旭、程龍、阿爾達克)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