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拔節生長

2020年07月27日12:25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拔節生長

7月23日,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園區的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品車間,工作人員正將酸洗好的鈦板放置到成品區。王臻 攝

【編者按】

近年來,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期,本報全媒體報道小分隊奔赴天山南北開展調研式主題採訪,聚焦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造業創新發展、新動能培育壯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六個方面,帶您一睹各地各部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從環塔裡木盆地特色林果基地的產業鏈延伸,到深度貧困地區規模化養殖基地的產業布局﹔從軟件與信息產業的雲端聚“慧”,到大型制造業的技術研發……行走在7月的新疆大地,隨處可聽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足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上半年,全疆324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6月增速達12.2%,創2014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增幅。

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新疆各地千方百計圍繞“優”字做實體經濟,圍繞“實”字做優勢產業,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不斷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轉換模式 走出轉型升級路徑

沒有人聲鼎沸、卡車穿梭,惟有輪斗旋轉、皮帶輸送。7月24日,位於伊吾工業園區的興盛露天煤礦採挖現場,僅有4名工人作業。

“這是我們投入1.8億元引進的全國首台輪斗連續工藝採煤項目,工人不在礦坑操作,而是通過5G網絡進行遙控。別看眼下投入成本高,但人員和車輛設備減少,開採效率、安全和環保水平提高,帶來的是長遠效益。”指著腳下礦坑的新型設備,新疆疆納礦業有限公司礦區生產副礦長何紹華說。

放眼天山南北,生產模式的不斷創新與轉換,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應運而生﹔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生產模式,取代了資源消耗型、粗放型生產模式,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包容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伊吾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蔣笑陽列舉了一組數字:10年前,伊吾縣年產原煤9萬噸,基本上作動力煤使用,風光資源開發幾乎為零。2019年,伊吾縣原煤產量達2400萬噸,就地轉化率為84%,煤炭總規產能提高到1.01億噸﹔已建成風光電企業9家,風電裝機80萬千瓦,光電裝機2萬千瓦。今年上半年,伊吾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3.93億元,同比增長22.6%。

昌吉回族自治州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來抓,努力擺脫對低端產業、粗放式發展路徑的依賴,加快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轉型發展路上,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互聯網+”、新電改等重大發展機遇,堅持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自主研制的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預裝式智能變電站、非晶合金變壓器等新興技術產品,解決了我國重大裝備制造的一些關鍵性難題。

市場深拓 騰出轉型升級空間

7月13日,沿著核桃林掩映的柏油路,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木本糧油林場職工單正富約上老伙計羅汝華、亞森·熱合曼等人,察看核桃長勢。上世紀90年代末,他們來到這裡種核桃樹,隻為有地種、有飯吃,沒想到種出的核桃出口到多個國家。林場職工很清楚,他們的核桃之所以能擁有穩定市場,與提質增效、產業鏈發展有很大關系。2005年林場核桃剛挂果時,全國核桃產量44萬噸,新疆核桃產量2.3萬噸﹔2019年,僅阿克蘇地區核桃產量就達43.81萬噸。“到處都是核桃,人家種得也不錯,往哪兒賣呢?”溫宿縣木本糧油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劉國慶也發愁過。林場和新疆林科院專家團密切合作選種育苗,請來中科院院士和內地專家指導修剪管理技術,實施最前沿的節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術,開發出核桃油、核桃醬等深加工產品。

新疆是農業大區,既有傳統的大宗農產品,又有特色農產品,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僅有效防范農業生產經營風險,還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延伸了產業鏈。

2019年,喀什地區林果業總產量195.6萬噸。未來全地區580萬畝林果全部進入豐產期后,產量會更加可觀。疆內外林果基地都在提質增效,市場空間如何拓展?喀什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夏世德表示,當地通過結構調整做好應對之策,將搭建營銷平台、唱響特色品牌、進行產品開發、培育龍頭企業,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隨著居民消費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近年來,新疆各地結合新的市場趨勢,在開拓農產品市場上下功夫。

最近,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依托產業援疆組織優質農產品“整船出海”,以對口支援伊犁州的江蘇省為“大本營”,輻射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打通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拉動產業升級。伊犁州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阿迪力江·艾合買提介紹,目前,州直各縣市已對各自農副產品進行了梳理,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薰衣草、果蔬、牛羊馬肉制品、蜂產品、馕等名優特產品,將對本地公共區域品牌統一供貨、統一運輸、統一銷售、統一管理,拓寬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

管理創新蓄足 轉型升級能量

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離不開管理創新。

“2.6萬對祖代鴿一年可繁育26萬隻父母代鴿。今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把鴿子也納入家禽行列。消費者對鴿子需求量很大,僅和田地區每天就需求1萬隻。”7月20日,在洛浦縣精准扶貧種鴿科技養殖示范基地,該縣供銷社主任陳學賢介紹,當地鴿產業運行按照“五統一”養殖模式推廣,線上線下銷售,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養殖戶銜接配套。

記者在皮山縣、墨玉縣、於田縣等地採訪時發現,和田地區實施的“十萬、百萬、千萬、億”級主導產業逐步升級,每家龍頭企業、合作社都有包聯服務的干部。政府引導支持,養殖大戶示范,養殖小區帶動,各方合力推動一個個規模化產業破浪前行。

阿克蘇地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王杰說,近年來,當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革激發活力,以改革增添動力,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在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在與擴大居民消費相互促進中向規范化、便利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有了這些訂單,我們就可以加足馬力生產了。下一步,我們也會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提升管理創新能力。”7月20日,在位於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的新疆錦麗源服裝有限責任公司,說起政府幫自己找生產訂單一事,公司總經理牛超心中充滿感激之情。為幫助支持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阿克蘇地區財政局主動作為,根據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服裝企業情況,為企業找訂單,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

特殊時期的管理創新,也為下一步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今年疫情期間,為全面推進企業復產達產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建立全疆重點央企、骨干民企“一對一”聯絡員機制,安排大批干部深入企業一線,開展駐企指導幫扶工作。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方式,既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復產達產中的問題和困難,也促進了一大批項目的開工和續建,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動能。(張治立 楊舒涵 王臻 安仕玉 加木布拉提·馬那爾別克)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