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繡花功夫精准推動產業扶貧

2020年06月04日13:02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繡花功夫精准推動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為搶回被疫情耽擱的時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新疆各地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鉚足干勁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脫貧。

因地制宜接地氣

眼下正是哈巴河縣小茴香夏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加依勒瑪鄉加依勒瑪村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合作社種了8000畝小茴香,現在每天地裡需要用工五六十人。我們力爭把加依勒瑪村打造成小茴香種植基地,通過‘種植戶+合作社+加工’的方式,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加依勒瑪鄉中草藥種植大戶張兆春說。

哈巴河縣有適宜中藥材種植的氣候、水土條件。近年來,當地積極引導村民種植中草藥,重點發展甘草、黃芪、小茴香等特色中草藥,每年帶動70余名貧困人口增收。截至目前,哈巴河縣成功打造3個中藥材產業鄉鎮,中草藥種植面積3萬余畝。

發展產業要適應當地的“水土”,更要適應這裡的“鄉土”。

6月1日,在葉城縣宗朗鄉聖泉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裡,顆粒飽滿的白瓜子在自動炒鍋裡翻滾,香味扑鼻。

宗朗鄉是葉城縣的主要瓜子產區,因氣候條件獨特,出產的白瓜子顆粒飽滿、口味濃香。

“我們鄉自然條件適宜種植白瓜子,農民有種植傳統,‘水土’‘鄉土’兩個條件都滿足了,發展瓜子產業很接地氣。”宗朗鄉黨委書記張海峰說。2018年,鄉裡成立了聖泉農民專業合作社,白瓜子種植面積從5000畝擴大到1.2萬畝。

“白瓜子價格從2015年的每公斤7元提升到如今的每公斤15元,種植戶畝均增收500元以上。解決農戶長期穩定就業42人,帶動季節性務工90人。目前,白瓜子已成為帶動全鄉種植戶增收的重要產業。”張海峰說。

精准“造血”注生氣

“6月是葡萄幼果快速膨大期,肥水管理得跟上。”6月1日,和田縣色格孜庫勒鄉尕藏墩村村民艾則孜·麥提尕孜告訴記者。

起初,缺乏科學種植、管護技術的艾則孜,一度排斥種植葡萄。

色格孜庫勒鄉引進了藍寶石、陽光玫瑰、香妃等優良新品種,成立了一家親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全鄉15個村發展葡萄產業,還從吐魯番等地聘請技術團隊,對葡萄種植各環節提供技術指導,100多名當地護林員為農民提供跟蹤服務,激發了種植戶的積極性。

“如今,一畝葡萄能掙5000元,去年我家的葡萄收入7.5萬元,今年,我還要擴大葡萄種植面積。”艾則孜高興地說。

“目前,全鄉葡萄種植面積1.3萬畝,修建了277座晾房,葡萄產業從業農民人均收益達3000元,帶動全鄉7672人增收。”色格孜庫勒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依利扎提·合利利說。

通過培優、創新、強鏈、聯動、促銷等方式精准“造血”,為產業注入生氣,使其迸發出更多新的脫貧動能,成為各地推動產業扶貧的抓手。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開辦了農家樂,一天能接待十幾桌人,一年收入十幾萬元。”5月31日,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阿克烏提克勒村幸福農家樂老板巴合提·阿克扎木告訴記者。

福海縣依托海上魔鬼城、黃金海岸等景區景點,打造鄉村旅游黨員經營示范戶58戶,引導32戶農牧民開設具備休閑游園、採摘加工、民宿餐飲功能的特色農、牧、漁家樂。

福海縣旅游產業扶貧模式只是阿勒泰地區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阿勒泰地區按照“以旅游業為主體,牽動一產、托舉二產、推動三產”的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發展結構,採取“龍頭企業+脫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脫貧戶”“家庭農場+脫貧戶”模式,重點發展綠色有機畜禽產品等特色產業,通過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

補齊短板有底氣

除草、鬆土……6月1日一大早,洛浦縣杭桂鎮吾斯塘烏其村村民阿不力米提·艾麥爾賣完韭菜后,便在自家6畝韭菜地裡忙碌起來。

過去,吾斯塘烏其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種植結構單一且經濟效益不高。和田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引導鼓勵村民發展韭菜種植。

試種優良韭菜品種、邀請技術員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吾斯塘烏其村的韭菜有了知名度。“2019年,僅韭菜種植一項就帶動全村162戶村民人均增收1800元。”和田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曾映術說。

缺什麼補什麼,弱什麼強什麼,找准問題,靶向發力,為困難群眾拓寬增收脫貧渠道。

“以前我種了兩畝地,賺不到錢,到合作社后有了工資。我要好好學技術,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5月30日,在英吉沙縣芒辛鎮鄉村振興產業孵化園的土陶人糕點合作社裡,恰克日庫依村村民伊巴代提古麗·托合提和其他員工一起忙著制作糕點。

喀什地委組織部駐恰克日庫依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岳萬治告訴記者,芒辛鎮人均耕地僅1.4畝,靠土地脫貧不現實,要讓群眾就業增收就得大力發展產業。芒辛鎮借助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魚產業,推進農家樂發展,並打造了糕點加工、打馕、漁業養殖、風味小吃等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僅糕點合作社與學校的訂單額就有90余萬元,各類產業發展累計帶動200余人就業,帶動80余戶貧困家庭127人穩定增收。”岳萬治自豪地說。(熱依達 張婷 拍熱扎提·阿不都)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