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辦理業務,優化中間環節,解決身邊難題——

服務不見面 幫扶總在線(一線調查·關注復工復產)

本報記者 姜曉丹 李亞楠

2020年04月28日16: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8日 06 版)

核心閱讀

在線繳費、辦理貸款、保險理賠……如今,越來越多的服務已實現網上一鍵通辦,關切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不斷向縱深服務發展。疫情防控期間,不見面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見面辦事的風險,顯示出技術發展、數據聯通、信用體系完善等諸多方面的強大服務潛能。

搭建業務平台

在線解決困難

用工、融資、稅務等訴求能快速反映,疫情防控、法律援助等業務可隨時咨詢

家住廣州海珠區鳳陽街的鄭先生,籍貫湖北。春節期間,鄭先生回湖北老家過年,遇上疫情,一時無法返回廣州。“沒工作可做,也沒法辦理失業保險,一時又找不到新工作,真心發愁……”鄭先生說。

“多虧了在線業務辦理,人不用到現場,隻需提交相關信息,又快又方便。”通過電話咨詢所住街道,鄭先生借助“海珠政務”微信公眾號,成功申辦了失業保險,順利渡過難關。

如今,在廣東,“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和廣東政務服務網的線上服務平台深度介入百姓生活,不僅讓人們享受到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務服務,還悄然改變著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剛在廣州創業不久的張蒙心裡著急:自己的小店能復工嗎?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動動手指,張蒙很快有了答案:“在粵商通APP上有詳細的企業辦事攻略,用工、融資、稅務等訴求能快速反映,防疫抗疫、法律援助等業務也可隨時在線咨詢。”

“您順利開工了嗎?有沒有遇到困難?……”3月中旬,中國光大銀行烏魯木齊分行長江路支行的一通電話為烏魯木齊的李女士解了燃眉之急……“我需要貸款,但我人在外地,沒法辦理啊!”李女士著急地回復﹔“您不用到現場,我們可以線上辦理。”長江路支行客戶經理李斐說,銀行可以通過視頻核實李女士貸款需求和個人信息,指導李女士線上操作。“因為是老客戶,銀行有她的基礎資料,需要重新填寫的內容並不多。”李斐說,不到一小時,貸款就發放到了李女士的個人賬戶裡。

“疫情防控期間,不見面服務發揮了巨大作用,勢必成為發展趨勢。”烏魯木齊銀行副行長方煒釧說,線上貸款業務的開通為許多店面復工復產提供了便利。據了解,為緩解疫情對小微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烏魯木齊銀行對300余戶小微客戶進行逐一電話回訪,了解企業開工情況和經營計劃,詢問企業實際困難,逐戶登記,並逐一制訂幫扶方案。

快速辦馬上辦

更方便更安全

依托大數據支撐,拓展非接觸式服務,大幅提升效率

“沒想到,在線理賠可以這麼快!”前不久,烏魯木齊的許女士因眼疾住院治療,剛出院便著手申請理賠……許女士與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業務員李曉燕約定辦理時間后,在線提交了病例、銀行卡、身份証等資料,經過人臉識別和線上簽字,不到半小時,理賠金額順利到賬。

“因為有大數據支撐,辦理過程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效率大幅提升。快速辦、馬上辦成為新的工作要求。”李曉燕說,線上理賠業務開通以來,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在線辦理,感覺更方便也更放心。

今年2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這一通知為更多機構加快布局線上服務注入新動能。

在佛山,某科技公司負責人一度為企業還貸日期將至而發愁:“企業沒開工,根本沒收入,希望可以延期還貸。”他說,還希望能再融資300萬元,用於資金周轉和發放工資。了解這一情況后,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工作人員與該負責人取得聯系……“他們詢問我們的實際困難,還說要幫我們尋找貸款銀行。”該負責人說,金融工作局提供的相關服務,讓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有了十足信心。

據了解,2月11日,廣東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台正式上線啟動,在線受理疫情期間企業反映的用工、融資、稅務、出口等突出訴求,第一時間響應、最快速度處理。截至4月27日,已有2.8萬余家企業訪問平台,訪問量超過12.3萬次,辦理率超過99%。

打通行業信息

消除地域壁壘

推動數據聯通,強化網絡建設,謀求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

3月初,新疆琉森易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紅兵火急火燎地從老家陝西趕回烏魯木齊……原來他經營的建材廠將近兩個月沒開工,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正當著急上火時,烏魯木齊銀行經開區支行客戶經理趙星夢打來了電話……提供相關資料后,不到10分鐘,40萬元貸款額度已通過審批。

趙星夢告訴記者,針對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銀行選擇相應的金融產品予以支持。在確保客戶信息真實、信用等級合格的前提下,爭取最大限度地解決企業困難。

“要提升不見面服務水平,需要針對不同需求,加快開發相關產品。”方煒釧說,多部門、跨地區的業務打通成為關鍵。

“在一些地區,數據採集途徑還不夠暢通,採集難度大、分析難度大,網絡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擔保機制需要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方煒釧說,現階段,一些領域已在數據打通方面積極嘗試。比如,“好稅貸”就是和稅務部門合作,通過稅務繳納信息來進行風控﹔以后還要加強和工商等部門的合作,採集更多數據。

疫情防控期間,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第一時間建起了各地各部門防疫數據採集、匯聚、共享全流程機制,涉及53個部門124類數據,為開展防疫工作、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比如,‘粵康碼’,依靠不同部門的數據聯通,匯聚成個人疫情動態數據,手持健康碼就可以滿足復工、通行等需求,避免辦理相關証明的麻煩。”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聯席首席技術官譚峻峰說,每掃一次“粵康碼”,就可形成新的活動記錄,隨著人員流通,數據不斷更新,最后統一匯集到省政務大數據中心﹔與多部門數據對碰分析,為疫情線索追溯提供依據。

“在保障信息准確的前提下,信息互認十分重要。”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各地在健康碼互認問題上應有全國一盤棋思維,提高行政效能和協同管理能力。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建立了“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多省份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已實現“一碼通行”。

(責編:吐孫那衣·艾先、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