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PPI今公布 解讀:經濟預期穩 政策空間足

劉陽 孫陽 栗翹楚 

2020年04月11日12:11  來源:人民網
 

近日,“火鍋奶茶齊漲價”的消息刷屏網絡,物價再度成為民生“熱詞”。因此,疫情影響下的 CPI和PPI走勢如何演繹,倍受各方關注。

4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3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顯示:3月CPI同比上漲4.3%,環比下降1.2%,1—3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漲4.9%﹔3月PPI同比下降1.5%,環比下降1.0%,一季度,PPI比去年同期下降0.6%。

作為衡量物價水平的重要指標,這兩個價格走勢釋放出哪些信號,將從哪些方面影響經濟運行,對下一步做好經濟工作又有哪些指引?人民網財經專訪多位專家學者,解讀數據背后所蘊含的經濟信息。

CPI重歸“4區間” PPI降幅有所擴大

疫情擾動因素依舊復雜

4.3%的數字,使得3月CPI同比漲幅告別了今年前兩月的“5區間”,環比漲幅則實現2020年內首次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認為,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1.2%。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4.3%轉為下降3.8%,影響CPI下降約0.90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因素。

“這反映了3月以來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保障了居民生活物資的供應,緩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生的不利沖擊。”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劉曉光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雖然食品價格同比漲幅仍高達18.3%,但是環比下跌3.8%,較2月份的環比上漲4.3%已出現明顯改善。預計隨著2季度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CPI將趨於平穩。

再看另一項重要指標,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跌幅再度擴大,3月份同比下跌1.5%。

“如果說CPI上漲與疫情有一定關系,那PPI的下降,疫情一定是最主要的因素。”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認為,一方面,國內疫情導致企業復工復產延遲,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盈利下降,需求減弱﹔另一方面,國外疫情嚴重沖擊了國際市場尤其是國際貿易,導致外需下降,PPI短期繼續承壓。

火鍋、奶茶還會漲價嗎?

價格增速或將穩中趨降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一杯奶茶30元……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零售品牌出現漲價潮。隨著復工復產,消費需求釋放,一些企業通過漲價的方式“自救”,奶茶、火鍋等漲價感受明顯。

企業漲價的背后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畜肉類價格同比上漲78.0%,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6.4%。

漲價會延續多久,未來CPI走勢如何?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於澤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給出了積極判斷。他認為,未來,隨著復工復產不斷推進,價格增速將會呈現穩中趨降。

“特別需要注意的,3月份糧食價格漲幅平穩,我國過去幾年糧食持續增長,庫存充裕,有能力穩定糧食價格,保証今年價格水平穩定。也需要注意的是,3月份非食品價格增速比2月份持續回落,增速僅有0.7%,表明消費需求持續回落,未來需要進一步通過消費等政策激發國內市場活力。” 於澤表示。

反觀PPI走勢,多位專家則預測將在繼續承壓的同時,實現穩步回升。

劉曉光表示,預計隨著二季度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消費需求的回暖,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PPI價格將逐漸趨於穩定。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人民網財經記者表示,盡管PPI同比跌幅再度擴大並繼續承壓,但中國經濟自身保持平穩運行的“韌性”和一系列穩經濟、穩預期的政策舉措出台,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功能,從而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打好“先手牌” 用好“時間差”

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風險挑戰

本月CPI漲幅出現了明顯回落,通脹拐點得到確認。PPI降幅的擴大,則需要進一步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繼續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范志勇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提出,物價水平回落有利於為經濟恢復創造政策空間。

“盡管前期消費者價格水平整體處於高位,但由於政府保供給政策到位,市場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基本穩定。從近期銀行間市場的利率變化來看,市場尚未形成通貨膨脹預期。銀行間市場利率呈現回落狀態,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從2%以上降至1.5%左右。”

范志勇認為,隨著3月份物價數據的公布,更有利於實現全社會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政府應該抓緊組織農業部門、食品行業和交通物流行業復工復產,盡快實現食品價格穩定。利用通脹預期穩定的寶貴時間,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應盡快實施到位。

談到如何看待下一步國內經濟形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從兩個層面給出了信心:

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更早控制住了疫情擴散,為擴大國內需求,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從而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爭取了有利時間。用好這個“時間差”,是我們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的重要機遇。

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在全球經濟刺激計劃總額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中國並沒有選擇“直升機撒錢”的救急模式,而是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進度持續推出有針對性的經濟舉措,這可以保証我們后續在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變化時,能夠更加從容自信。 (李彤、楊曦、任妍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薩妮婭、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