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昆侖——新疆聚焦10個未摘帽縣展開深度貧困攻堅戰

2020年04月01日11:31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決戰昆侖

巍峨雄壯的昆侖山千裡綿延,在千山萬壑的阻隔下,南疆一度成為中國版圖上的“口袋底”。這裡毗鄰塔克拉瑪干沙漠,資源匱乏,環境惡劣,窮根在貧瘠的土地上越扎越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疆大地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讓這裡從閉塞的“口袋底”變成了聯通中外的“橋頭堡”,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推進,幫助數百萬各族農牧民徹底擺脫千百年來的窮日子。

截至2019年底,南疆四地州已摘帽16個縣,脫貧61.41萬戶251.16萬人。剩下的是最難攻的堡壘,新疆已吹響決戰號角,確保剩下10個未摘帽縣的4.21萬戶16.58萬人在今年底全部如期脫貧。

春風吹 戰鼓擂

春風拂綠,戰鼓隆隆。昆侖山下,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火速集結,正與深度貧困進行最后的決戰。

在和田地區墨玉縣托胡拉鄉巴什古熱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的鐘新正在安排貧困戶返崗復工的事。盡管縣城裡的家離這隻有5公裡,但從1月9日到現在,他一天都沒回去過。

“疫情防控阻擊戰稍有緩和,脫貧攻堅戰接著開始了,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果枝修剪、貧困戶外出就業,這些工作一項都耽擱不起,哪還有時間回家啊?”他告訴記者,在江西上大學的兒子已經回來兩個多月,隻在村裡見了兩次面。

巴什古熱村共有162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一半以上。鐘新說,在多項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村裡隻剩1戶未脫貧,但有致貧、返貧風險的還有39戶,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記者在南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採訪了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各地扶貧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大多貧困戶已陸續返崗,脫貧攻堅正緊鑼密鼓展開。

攻堅“貧中之貧、艱中之艱”

南疆地區人多地少,工業基礎薄弱,為了確保未脫貧戶脫貧、已脫貧戶不返貧,東疆、北疆地州市“擠出”5萬個就業崗位,用於和田、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貧困戶就業。

火車緩緩停下,從喀什地區莎車縣來的艾尼瓦爾·玉素音終於抵達了烏魯木齊,他將成為中鐵物流公司烏魯木齊站點員工,同行的妻子也將在這裡的公益性崗位上工作。

有技能的外出務工,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缺少技能的弱勞動力依靠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實現脫貧。皮山縣將免費發放給貧困戶的驢集中交給企業統一飼養,貧困戶不掏一分錢每年收益達五六千元。皮山昆侖綠源驢養殖園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飼料成本由企業負擔,貧困戶每年能享受到驢奶分紅3000元左右,產下驢駒可領回自養,也可按每頭2000元—3000元價格出售給企業,即便當年沒有產駒,企業也會給予貧困戶1000元的保底分紅。“企業掙錢主要在屠宰和加工上,養殖保本即可,最大化讓利給貧困戶。”

對於3.15萬通過產業就業無法脫貧的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特別貧困群眾,新疆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實現應保盡保。

為了啃掉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新疆20名省級領導干部全部進駐到南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進村入戶挂牌督戰。

打好返貧阻擊戰

記者在南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走訪發現,各縣在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最后決戰的同時,還組織力量打好致貧、返貧阻擊戰,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高質量穩定脫貧。

和田地區洛浦縣建立貧困戶、邊緣戶動態監測預警機制,聚焦5000元收入以下人口,實行紅、黃、橙、綠四級風險預警,採取對已脫貧戶、邊緣戶人均收入進行監測:人均收入低於4000元的,啟動紅色預警﹔處於4000—4500元的,啟動黃色預警﹔處於4500—5000元的,啟動橙色預警﹔高於5000元的為綠色,相對安全。發現返貧致貧風險后,優先解決就業和安排產業,對弱勞動力和無勞動力家庭採取增設公益性崗位、政策兜底的方式進行幫扶。

墨玉縣雅瓦鄉紅旗村2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未脫貧的隻剩下了個位數。村第一書記乃比江·阿布都熱西提說,按照自治區要求,在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幫扶政策不變,扶貧專干不撤換,貧困村第一書記和“訪惠聚”工作隊不替換,幫扶單位和結對幫扶干部保持穩定。

自2017年起,新疆每年拿出20億元設立了脫貧攻堅防風險基金,目前已累計達80億元,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前制定就業替代方案,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排到其他企業轉崗就業等方式,提供准備12.72萬個就業崗位,確保一旦出現風險,貧困人口就業崗位有保障、收入不減少,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不增加新的貧困人口。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斗志高昂,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昆侖山下埋著的千年窮根即將被完全拔除。(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31日電 何 軍 馬 鍇 曹志恆)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