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追夢,援疆情長

黃鶴麟

2020年01月03日09:59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玉出昆侖,明月天山。大美新疆,原是我夢中的向往,援疆,促成了我和這片土地的深情與不舍。新疆昌吉,這是一個遇見就會愛上的地方,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三年轉眼即過,我和其他196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隊伍將返回福建,奔赴新的崗位。援疆三年,和昌吉州各族干部群眾一起奮戰的日日夜夜,是我人生中一段彌足珍貴的經歷﹔與援友們並肩付出的日日夜夜,是我最深刻的美好記憶……

從東海之濱到天山北麓,千山暮雪不為遠,直把昌吉當故鄉。三年來,一個個充滿福建元素的民生項目順利建成,一項項凝聚福建力量的事業扎實推進,一樁樁體現福建智慧的美好變化正在發生。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產業來到天山腳下,帶著囑托、使命、責任﹔帶著資金、技術、設備﹔更帶著真誠、真心、真情……與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在廣袤大地上共同書寫出壯美篇章。這三年,是愛疆、建疆、護疆的三年,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從此心裡魂牽夢縈的是新疆﹔這三年,是追夢、筑夢、圓夢的三年,福建援疆干部的理想、情懷在昌吉開花結果、汗滴有成的三年﹔這三年,是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三年,“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一帶一路”雙核驅動,“陸絲”“海絲”雙絲匯舞,譜寫出動人交響曲的三年。

新疆在我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一直是愛國人士心之所向,早在170多年前,林則徐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隨即奔赴新疆,展現了一個福建援疆前輩的風骨和愛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1999年至今,先后有7批1016名援疆干部人才在天山腳下奉獻青春、筑夢邊疆。

援疆三問,是三年援疆結束前的思索。援疆留什麼?我想,我們至少要留下“五個一”:一要留下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項目﹔二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專業技術隊伍﹔三要留下一批效益持續發酵的優質產業﹔四要留下一批閩昌兩地交流協作的暢通渠道﹔五要留下一批區域發展的規劃思路。

援疆前后有何變化?我想,至少有“五個一次”的變化:一是個人才干得到了一次歷練﹔二是家國情懷得到一次檢閱﹔三是人生視野得到一次拓展﹔四是民族團結得到一次鞏固﹔五是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華。

福建援疆精神的內涵應該是什麼?我想,應該有“四個層面,三個圖騰”:為國擔當、為疆奉獻、為閩爭光、為己添彩的“四個層面”。有“胡楊、雪蓮、駝鈴”三個新疆元素、圖騰意義:胡楊的堅強、雪蓮的純潔、駝鈴的使命必達。這些都必然融入福建援疆人的血液,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初心、砥礪前行。

三年白駒過隙,時光太短,情愫太長。紙短情長,書不成字,不能道盡我對昌吉的這份感情。

一是感恩。感恩黨,感恩組織的選派,讓我們福建第七批197名援疆干部人才在祖國的邊疆,用自己的激情奉獻,書寫新時代的援疆華章,天山追夢,砥礪前行,在援疆這個平台上,新擔當、新作為,綻放燦爛人生,鍛造愛國愛疆的家國情懷。福建援疆工作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讓我們倍受鼓舞、充滿溫暖。

二是感謝。感謝新疆昌吉州各級黨委、政府對福建援疆干部的關心關愛,感謝昌吉州廣大干部、群眾對福建援疆干部的認同支持。援疆不僅是一種奉獻付出,更是一種學習錘煉,福建援疆干部在昌吉州學到昌吉本地的好經驗、好做法,也學到昌吉本地干部的好作風、好傳統。在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時期,福建援疆干部和昌吉州廣大干部、群眾一起,經風雨、戰困難、強筋骨、揚正氣,締結了戰友般的感情,這份情誼,將長駐心間,歷久彌堅。

三是展望。援疆有時限,愛疆無期限。三年來,干部、人才、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多領域的交往交流交融,給新疆、福建帶來嵌入式的密切聯系。三年來,根植在天山北簏的深厚感情,必將在今后的日子裡,更加發揚光大。我們將一如既往關心關注昌吉的發展、一如既往推動閩昌兩地的交流交往,一如既往為昌吉的發展付出心血。讓新疆和福建在新的發展機遇中,攜手共進,書寫絲路新華章,讓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迸發出最美麗的光芒!

臨行臨別,太多的不舍,為什麼我的眼裡含有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天山永遠矗立在我心間,昌吉的山水人文永遠珍放在我心田。衷心祝願昌吉未來發展越來越好,昌吉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初心純如博峰雪,一生一世新疆情﹔

心系昌吉天涯近,回望天山再出發。

(作者為福建省第七批援疆總指揮長)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